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cm×3.1cm×2.8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确诊依据除外()。A、癌细胞体积较小,均匀一致,彼此之间缺乏黏附性B、癌细胞围绕正常乳腺导管呈同心圆样(靶环状)排列C、见到正常的乳腺导管D、癌细胞单个散在

题目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cm×3.1cm×2.8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确诊依据除外()。

  • A、癌细胞体积较小,均匀一致,彼此之间缺乏黏附性
  • B、癌细胞围绕正常乳腺导管呈同心圆样(靶环状)排列
  • C、见到正常的乳腺导管
  • D、癌细胞单个散在弥漫浸润于乳腺小叶外的纤维间质中
  • E、癌细胞呈单行线状排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54岁,诊断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同侧腋下淋巴结1/18,免疫组化:ER(-),PR(-),Her(+)。肝肾功能正常。化疗方案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多西他赛。
    大剂量应用甲氨蝶呤中毒,应使用的解救药是()

    A:亚叶酸钙
    B:肾上腺素
    C:右雷佐生
    D:地塞米松
    E:阿托品

    答案:A
    解析:
    大剂量应用甲氨蝶呤后,可利用正常细胞(5~7天)与肿瘤细胞(7~10天)复苏时间差,用亚叶酸钙解救,可减轻本品所致的黏膜损害和骨髓抑制,同时又尽可能多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化疗效果而减少不良反应。我国HD-MTX方案中甲氨蝶呤一般静脉滴注24h,开始应用36h后(不超过48h)再用亚叶酸钙解救。亚叶酸钙解救剂量一般不超过甲氨蝶呤总量的10%,多数学者认为用至2%~3%较为理想。另外,注意滴注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可增加肾毒性,每次滴注时间不宜超过6h。

  • 第2题:

    乳腺橘皮样外观最常见于()

    • A、浸润性小叶癌
    • B、浸润性导管癌
    • C、小叶原位癌
    • D、典型髓样癌
    • E、导管内原位癌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患者,女性,35岁。右腋下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转移癌,受体ER(-)、PR(-)。查体:双乳腺光滑,未及明确肿物,左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钼钯检查未见异常,胸片、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术后治疗应选择()

    • A、放疗
    • B、化疗
    • C、内分泌治疗
    • D、营养支持
    • E、生物治疗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患者女,48岁,因“左乳内上象限肿物2周”来诊。肿物活动度差,伴有乳头单乳管血性溢液。无乳腺癌家族史及乳腺疾病史。同侧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淋巴结内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行乳房切除+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乳腺肿物4.6cm×3.9cm×3.6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有灰黄色斑点,挤压有粉刺样物。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 A、化生性癌
    • B、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 C、乳头Paget病
    • D、分泌性癌
    • E、浸润性小叶癌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患者女,56岁,因“右乳外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肿物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凹陷,右腋下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术前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右腋下淋巴结内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行右侧乳房切除+右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乳腺肿物2.5cm×1.9cm×1.3cm,边界不清呈放射状,质硬,切面灰白色。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 A、恶性淋巴瘤
    • B、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 C、乳头Paget病
    • D、分泌性癌
    • E、浸润性小叶癌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女性,58岁,发现右乳腺包块3个月,无症状。检查发现右乳腺外上象限有一3cm×2.5cm×2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不易推动;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若显微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单行排列于纤维组织中,瘤细胞较小或中等大,则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导管内原位癌
    • B、浸润性导管癌
    • C、浸润性小叶癌
    • D、髓样癌
    • E、黏液性癌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患者女,56岁,因“右乳外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肿物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凹陷,右腋下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术前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右腋下淋巴结内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行右侧乳房切除+右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乳腺肿物2.5cm×1.9cm×1.3cm,边界不清呈放射状,质硬,切面灰白色。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

    恶性淋巴瘤

    B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C

    乳头Paget病

    D

    分泌性癌

    E

    浸润性小叶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示: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物,大小为3cm×2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患者TNM分期为().
    A

    T1N1M0

    B

    T1N2M0

    C

    T2N1M0

    D

    T3N1M0

    E

    T2N2M0

    F

    T3N2M0


    正确答案: F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乳腺橘皮样外观最常见于()
    A

    浸润性小叶癌

    B

    浸润性导管癌

    C

    小叶原位癌

    D

    典型髓样癌

    E

    导管内原位癌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患者,女,54岁,诊断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同侧腋下淋巴结1/18,免疫组化:ER(-),PR(-),Her(+)。肝肾功能正常。化疗方案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多西他赛。
    使用多柔比星过量导致严重的心脏毒性,应使用的解救药是()

    A:亚叶酸钙
    B:美司钠
    C:地塞米松
    D:右雷佐生
    E:肾上腺素

    答案:D
    解析:
    多柔比星中毒必须应用专属性极强的解毒剂右雷佐生。右雷佐生在细胞内水解成开环形式后,具有螯合作用,能与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复合物螯合,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由蒽醌类抗肿瘤药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右雷佐生以静脉滴注,剂量应为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剂量的10倍,于给药至少300min后再应用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抗肿瘤药。

  • 第11题:

    患者女,56岁,因“右乳外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肿物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凹陷,右腋下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术前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右腋下淋巴结内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行右侧乳房切除+右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乳腺肿物2.5cm×1.9cm×1.3cm,边界不清呈放射状,质硬,切面灰白色。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 A、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 B、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 C、乳头Paget病
    • D、分泌性癌
    • E、浸润性小叶癌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cm×3.1cm×2.8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浸润性小叶癌更为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 A、骨
    • B、肺
    • C、子宫、卵巢
    • D、脑膜以及其他的浆膜性组织
    • E、胃肠道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患者女,56岁,因“右乳外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肿物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凹陷,右腋下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术前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右腋下淋巴结内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行右侧乳房切除+右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乳腺肿物2.5cm×1.9cm×1.3cm,边界不清呈放射状,质硬,切面灰白色。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围绕正常乳腺导管呈靶环状结构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可用于与浸润性小叶癌的变异型进行鉴别的是()。

    • A、ER
    • B、Ki-67
    • C、E-CD
    • D、p53
    • E、CerbB-2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女,22岁。发现左乳下方肿块,光滑无粘连,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钼靶示弥散沙粒样钙化,病理证实为重度不典型增生,部分为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 A、改良根治术
    • B、乳腺单纯切除
    • C、乳腺单纯切除+术后放疗
    • D、乳腺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 E、乳腺局部切除+十腋窝淋巴结清扫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单选题
    女,22岁。发现左乳下方肿块,活动,光滑,与皮肤无粘连,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腋窝淋巴结阴性,有乳癌家族史。乳腺钼靶示弥散沙粒样钙化,病理证实为重度不典型增生,部分为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

    改良根治术

    B

    乳腺单纯切除

    C

    乳腺单纯切除+术后放疗

    D

    乳腺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E

    乳腺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cm×3.1cm×2.8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 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B

    不典型髓样癌

    C

    浸润性小叶癌

    D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E

    囊内乳头状癌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乳腺橘皮样外观最常见于()
    A

    小叶原位癌

    B

    典型髓样癌

    C

    管内原位癌

    D

    浸润性导管癌

    E

    浸润性小叶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cm×3.1cm×2.8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 光镜下病理组织学形态如图所示。最有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B

    浸润性导管癌特殊型

    C

    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

    D

    浸润性小叶癌变异型

    E

    黏液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