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疾病监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人群的死因模式是()。A、传染病完全控制,慢性病是目前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B、慢性病已得到了控制,伤害和传染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传染病和慢性病都已得到了控制,伤害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D、传染病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群的危害还不严重E、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题目

我国疾病监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人群的死因模式是()。

  • A、传染病完全控制,慢性病是目前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B、慢性病已得到了控制,伤害和传染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C、传染病和慢性病都已得到了控制,伤害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D、传染病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群的危害还不严重
  • E、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疾病监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人群的死因模式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据统计,1957年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4年,死因前五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正确答案:E

  • 第2题:

    社会人群疾病谱、死因谱的新变化?


    正确答案:(1)传染性、寄生虫、营养不良等疾病基本得到控制(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新突发性传染病接踵而至(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位居死因谱前列

  • 第3题:

    根据本讲,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群死因排前三位的是()。

    A、心脏病

    B、脑血管疾病

    C、恶性肿瘤

    D、以上都对


    答案:D

  • 第4题:

    自杀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国家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时的监测对象为()中国公民。

    • A、3—69周岁有疾病的人群
    • B、3—69周岁城乡的人群
    • C、3—69周岁农村的人群
    • D、3—69周岁城镇的人群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医学模式是()。

    • A、 生物医学模式
    • B、 社会医学模式
    • C、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D、 整体医学模式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到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完善监测体系,扩大()相关监测覆盖面,加强重点人群营养监测。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

    • A、死因监测
    • B、肿瘤登记
    • C、慢性病
    • D、老年人口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到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完善监测体系,扩大()相关监测覆盖面,加强重点人群营养监测。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
    A

    死因监测

    B

    肿瘤登记

    C

    慢性病

    D

    老年人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的消费模式是()
    A

    早熟型消费模式

    B

    滞后型消费模式

    C

    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

    D

    同步型消费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死亡证》共分几联及各联的作用?

    正确答案: 《死亡证》共分四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县(区)疾控机构;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据统计,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 1957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顺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正确答案:E
    (答案:E)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和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社会因素,如政府执行的卫生方针、政策,传染病防治措施,有关的疾病防治法规以及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等,故不能认为是人群疾病频率的变化更不能认为是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

  • 第12题:

    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谱的变化趋势 上表为我国城市人群不同年代的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不考虑死因分类标准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病已被消灭,非传染病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B.在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疾病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同样重要

    C.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表现为非染病上升

    D.传染病已被控制,在我国可以取消传染病报告与预防接种

    E.传染病死亡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间的变化


    正确答案:C
    (因为非传染病死因已经从1957年的第3、4、5位上升到1985年的第1、2、3位。

  • 第13题:

    我国疾病监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人群的死因模式是

    A.传染病完全控制,慢性病是目前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B.传染病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群的危害还不严重

    C.传染病和慢性病都已得到了控制,伤害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D.慢性病已得到了控制,伤害和传染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E.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简述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死亡证》共分几联及各联的作用?


    正确答案:《死亡证》共分四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县(区)疾控机构;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 第15题:

    简述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死亡证》如何填写?


    正确答案:《死亡证》的填写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并有填写医生签名,并逐联加盖统一的《死亡证》专用印鉴。

  • 第16题: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疾病统计指标是()。

    • A、死因构成比
    • B、肝硬化患病率
    • C、孕产妇死亡率
    • D、死因别死亡率
    • E、平均期望寿命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单选题
    国家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时的监测对象为()中国公民。
    A

    3—69周岁有疾病的人群

    B

    3—69周岁城乡的人群

    C

    3—69周岁农村的人群

    D

    3—69周岁城镇的人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死亡证》如何填写?

    正确答案: 《死亡证》的填写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并有填写医生签名,并逐联加盖统一的《死亡证》专用印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据统计,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1957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顺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

    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

    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

    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

    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

    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