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疾病监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人群的死因模式是()。
第1题:
据统计,1957年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4年,死因前五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第2题:
社会人群疾病谱、死因谱的新变化?
第3题:
A、心脏病
B、脑血管疾病
C、恶性肿瘤
D、以上都对
第4题:
自杀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第5题:
国家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时的监测对象为()中国公民。
第6题: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医学模式是()。
第7题:
《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到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完善监测体系,扩大()相关监测覆盖面,加强重点人群营养监测。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
第8题:
死因监测
肿瘤登记
慢性病
老年人口
第9题:
早熟型消费模式
滞后型消费模式
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
同步型消费模式
第10题:
第11题:
据统计,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 1957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顺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第12题:
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谱的变化趋势 上表为我国城市人群不同年代的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不考虑死因分类标准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病已被消灭,非传染病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B.在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疾病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同样重要
C.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表现为非染病上升
D.传染病已被控制,在我国可以取消传染病报告与预防接种
E.传染病死亡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间的变化
第13题:
我国疾病监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人群的死因模式是
A.传染病完全控制,慢性病是目前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B.传染病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对人群的危害还不严重
C.传染病和慢性病都已得到了控制,伤害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D.慢性病已得到了控制,伤害和传染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E.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第14题:
简述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死亡证》共分几联及各联的作用?
第15题:
简述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死亡证》如何填写?
第16题: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疾病统计指标是()。
第17题:
3—69周岁有疾病的人群
3—69周岁城乡的人群
3—69周岁农村的人群
3—69周岁城镇的人群
第18题:
第19题:
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