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法》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较好地体现了分类法的“三性原则”②充分反映新学科,新技术。③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

  • 第2题:

    热带地区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它们都具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热带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1)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5)热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第3题:

    澳大利亚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正确答案: 澳大利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环状分布和全大陆普遍暖热。(1)干旱区面积广大、比例最高。全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470毫米,除南极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还少许多,只相当于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地区(276.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9%。
    250~500毫米的地区(249.14万平方公里)占32.4%,两者合计占大陆总面积的68.3%;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51.36万平方公里)仅占6.5%,远小于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也是最小的。(2)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图式,即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东北部的凯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毫米,最大达5,360毫米,中部平原的埃尔湖附近最少,不足1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这种分布图式在各大洲中是独一无二的。(3)全大陆普遍暖热,特别是夏季内陆地区炎热程度不亚于撒哈拉沙漠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在内陆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区在30℃以上,塔斯马尼亚岛中部为16℃,东南部高山地区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于一月平均最高气温,除大陆北部受季风调节很少超过38℃外,全大陆南北皆在4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更高,如马布尔巴为49.4℃,克隆卡里为53℃,中部的斯丢阿特(东经135°,南纬23.5°)达55℃,成为大洋州最热的地方。全大陆夏季不仅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也长,南纬20°~23°的内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32.2℃的日数达150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区连续37.7℃的高温达64天之久。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七月平均气温全大陆绝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温线横穿大陆中部,北部在25℃以上,东南部山地气温最低,也为8°~10℃,仅个别山头可达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内陆地区夜晚可见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记录),其余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见霜。总之,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在三个热带大陆中,既不同于南美洲,又有别于非洲,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在其所处纬度位置及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与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澳大利亚介于南纬10°45′~39°08′间,南北跨28°23′,是跨纬度最少的一个大陆,南北间温差小,气温分布比较简单。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使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少雨区和沙漠的面积特别广。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增加了内陆离海的距离,最大达1,500公里以上,影响了海洋气流之深入内陆。另外整个轮廓又是东西长、南北窄,扩大了东南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内陆又无广大河湖等水面调节,使大部地区更加干热。在地形上,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较低平,起伏不大,气旋回转少,天气稳定,很难致雨,使广大的中西部气候差异变小。另外,东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长4,500公里、高1,000多米,东坡陡西坡缓,又紧逼东海岸,阻挡了东南信风从东面太平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使东坡多雨、西坡干旱少雨,缩小了东部多雨区的面积,扩大了西部内陆干旱区的范围。中部平原纵贯南北有利于南北气流之运行,使中部内陆盆地并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在大陆北部沿岸为北澳暖流,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陆北部和东部沿岸增温增湿成为多雨区。南部沿海为西风漂流,西部沿海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了澳大利亚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从大气环流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气压带南移,大陆北部为热低压中心,南回归高压带位于大陆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风,炎热而多雨;大陆中部和南部都吹东南信风,炎热而干旱;只有大陆东部山地东坡为迎风坡,有较多的降水。冬季气压带北移,与陆上冷高压相结合,高压中心位于大陆北部内陆,大陆上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所笼罩,风从高压中心向外吹,所以干燥少雨,只有大陆西南角和东南角吹海上来的西风,多气旋,天气湿润多雨。东部山地东坡仍为迎风坡,有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因位于南纬40°以南,终年吹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从年降水量的分布来看,就成了北、东、南三面多雨,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的图式。

  • 第4题:

    小气候同大气候相比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小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太阳辐射度,温度,湿度及风等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变化,比大气候要急剧得多。

  • 第5题:

    中国草坪气候生态区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青藏高原区
    ②寒冷半干旱带
    ③寒冷潮湿带
    ④寒冷干旱带
    ⑤北过渡带
    ⑥云贵高原带
    ⑦南过渡带
    ⑧温暖潮湿带
    ⑨热带亚热带

  • 第6题:

    中国生物多样性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物种丰富多样。中国由于物种特别丰富,被列为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这12个国家的物种合在一起占有全世界上述类群物种总数的70%。这也是有人按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中国被排在第8位的由来。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08》,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291种,占世界第3位。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的动物也很丰富,脊椎动物共有6588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14%。中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类1332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6%;中国的鱼类占世界鱼类总种数的17.5%。特有属、种繁多。中国生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发达,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在中国的脊椎动物中,特有种有667种,占10.5%。人们熟知的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以及大熊猫、白鳍豚等都是中国的特有种。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距今约6500万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严重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物种如木兰、木莲、含笑等。中国所产的很多陆栖脊椎动物中不少都是古老种类,如羚牛、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等。
    种质资源丰富。中国的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作物品种、药用植物、牧草、观赏花卉等也异常丰富。中国的农业有7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很早就发掘、利用、培育繁殖了自然环境中的遗传资源,因此中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的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目前人类生活和生存所依赖的动物和植物,有很多都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同样具有悠久的野生动物驯养历史,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家养动物中,还拥有大量的特有种资源,在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养之后,产品的经济学特征、生态类型和繁殖性状以及体型等方面形成独特、丰富的变异,成为世界上特有的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丰富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荒漠、泥炭、高山冻原等。中国的淡水生态系统类型和海洋生态类型系统也同样丰富多彩。
    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的特点,中国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也很丰富。如藏族宗教信仰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哈尼族对神山、神林的保护,蒙古族对草原的保护,以及纳西族的不准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砍伐、不准猎杀孕兽和幼兽的传统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蒙、藏、苗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长白山地区,当地“放山”(即进山寻参)的规矩中就有“抬大留小”(如发现成片的人参,只能采挖大的,小的要留下给后人)和“红榔头布种”(发现有种子的,要将种子种下,留给后人)等传统,这些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7题:

    简述中国气候型的气候特点及其代表种(每亚型3-5个品种)。


    正确答案: 此气候型的特点是一,冬寒夏热,年温差大,中国与日本受季候风影响,二夏季雨量多。
    中国气候型花卉分为两个亚型,温暖型花卉,一般生长喜温暖的宿根花卉和不耐寒的球根花卉,如百合、一串红、中国水仙、矮牵牛等;冷凉型,气候凉爽,一般生长较耐寒的宿根花卉,如菊花、芍药、铁线莲、紫苑、随意草等。

  • 第8题:

    中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成因:海陆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
    特点:雨量集中、降水变率大、云量和相对湿度全年以夏季最大、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得多。

  • 第9题:

    中国的水资源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

  • 第10题:

    问答题
    澳大利亚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正确答案: 澳大利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环状分布和全大陆普遍暖热。(1)干旱区面积广大、比例最高。全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470毫米,除南极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还少许多,只相当于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地区(276.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9%。
    250~500毫米的地区(249.14万平方公里)占32.4%,两者合计占大陆总面积的68.3%;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51.36万平方公里)仅占6.5%,远小于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也是最小的。(2)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图式,即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东北部的凯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毫米,最大达5,360毫米,中部平原的埃尔湖附近最少,不足1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这种分布图式在各大洲中是独一无二的。(3)全大陆普遍暖热,特别是夏季内陆地区炎热程度不亚于撒哈拉沙漠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在内陆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区在30℃以上,塔斯马尼亚岛中部为16℃,东南部高山地区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于一月平均最高气温,除大陆北部受季风调节很少超过38℃外,全大陆南北皆在4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更高,如马布尔巴为49.4℃,克隆卡里为53℃,中部的斯丢阿特(东经135°,南纬23.5°)达55℃,成为大洋州最热的地方。全大陆夏季不仅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也长,南纬20°~23°的内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32.2℃的日数达150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区连续37.7℃的高温达64天之久。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七月平均气温全大陆绝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温线横穿大陆中部,北部在25℃以上,东南部山地气温最低,也为8°~10℃,仅个别山头可达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内陆地区夜晚可见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记录),其余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见霜。总之,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在三个热带大陆中,既不同于南美洲,又有别于非洲,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在其所处纬度位置及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与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澳大利亚介于南纬10°45′~39°08′间,南北跨28°23′,是跨纬度最少的一个大陆,南北间温差小,气温分布比较简单。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使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少雨区和沙漠的面积特别广。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增加了内陆离海的距离,最大达1,500公里以上,影响了海洋气流之深入内陆。另外整个轮廓又是东西长、南北窄,扩大了东南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内陆又无广大河湖等水面调节,使大部地区更加干热。在地形上,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较低平,起伏不大,气旋回转少,天气稳定,很难致雨,使广大的中西部气候差异变小。另外,东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长4,500公里、高1,000多米,东坡陡西坡缓,又紧逼东海岸,阻挡了东南信风从东面太平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使东坡多雨、西坡干旱少雨,缩小了东部多雨区的面积,扩大了西部内陆干旱区的范围。中部平原纵贯南北有利于南北气流之运行,使中部内陆盆地并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在大陆北部沿岸为北澳暖流,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陆北部和东部沿岸增温增湿成为多雨区。南部沿海为西风漂流,西部沿海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了澳大利亚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从大气环流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气压带南移,大陆北部为热低压中心,南回归高压带位于大陆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风,炎热而多雨;大陆中部和南部都吹东南信风,炎热而干旱;只有大陆东部山地东坡为迎风坡,有较多的降水。冬季气压带北移,与陆上冷高压相结合,高压中心位于大陆北部内陆,大陆上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所笼罩,风从高压中心向外吹,所以干燥少雨,只有大陆西南角和东南角吹海上来的西风,多气旋,天气湿润多雨。东部山地东坡仍为迎风坡,有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因位于南纬40°以南,终年吹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从年降水量的分布来看,就成了北、东、南三面多雨,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的图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
    (1)不舒适指数。通过计算各种作业场所、办公室及公共场所的不适指数,就可以掌握其环境特点及对人的影响。不舒适指数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风速。
    (2)有效温度(感觉温度)。有效温度是指根据人体在微气候环境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温的等效温标。它是根据人的主诉温度感受所制订的经验性温度指标。
    (3)三球温度指数(WBGT)。该法的特征是不用直接测量气流速度(其值已在自然湿球温度上反映了)。应该注意的是,在WBGT相同,但辐射热、湿度和空气流速不同时,人的生理反应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农业气候资源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时间分布上的不稳定性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3)各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性;(4)农业气象资源和土地、生物相互作用。

  • 第14题:

    台湾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南北气候差异大。南部属热带气候,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部是南北气候的过度地带。具有气温高、雨水多、季风性的明显特点。

  • 第15题:

    简述季风的定义。季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哪些?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形成原因:
    ①海陆间的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
    ②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广大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
    特点:
    ①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Ⅰ.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所起的作用;Ⅱ.地球行星大气环流的季节移动所起的作用;Ⅲ.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形成的作用
    ②盛行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东南风
    ③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Ⅰ雨量集中;Ⅱ降水变率大;Ⅲ云量和相对湿度全年以夏季最大;Ⅳ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得多
    ④季风的进退:第一次,5月中旬;第二次,6月中旬;第三次,7月中旬
    区别:
    ①强度不同:东亚季风是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是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②成因不同:东亚夏季风主要起因于海陆热力差异;南亚夏季风主要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北移加上海陆热力差异的共同作用。
    ③特点不同:东亚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南亚是冬季干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④南亚夏季风的来临是爆发性的,冬季风的建立比较缓慢;东亚夏季风的建立是渐进的,而冬季风的建立或夏季风的撤退比较突然。

  • 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老师在安排学生自学"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时,向学生展示自学要求如下: (1)什么是气候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有哪几种类型? (3)你是如何理解各种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 (4)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我国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有哪些特点?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如何设计学生的自学要求?


    正确答案: 设计学生的自学要求应做到: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能学会多少内容,就设计多少内容。②自学要求应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设计。目标中定什么我们就提示学生学什么,做到不偏不倚,主题突出。③自学要求必须清晰明了。用什么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表述一定要简明扼要。指导性语言要贴切,指令性语言要规范。④把握好要求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内容要张弛有致。过多,学生会感到疲劳,自学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过少,学生的积极性又很难调动。⑤在设计自学要求的时候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安排自学步骤,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级趋向高级。

  • 第17题: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 第18题:

    说明中国海域的波浪气候区划名称与特点


    正确答案: (1)I区为渤黄海小浪区:小于3m以下的海浪较为频繁,而3m以上的大浪则较少。从航海活动来讲,该区仍然是较为平静的海区。
    (2)II区为黄海大浪较少区:3m以上大浪出现的频率仍是不大的,航海活动中要应注意11-2月这段时间。
    (3)III区为东海大浪较多区:大浪较多的海区之一,在此海区航行,全年都要注意海浪的影响。
    (4)IV区为东沙、西沙大浪频繁区:大浪影响最频繁的海区,3m以上大浪的年平均频率值在20%左右,东沙附近的高值区达25%左右。在此海区活动受到大浪的影响最大。
    (5)V区为北部湾小浪区:风浪较小的气候区,尤其是夏季,除台风影响外,很少遇到大浪。
    (6)VI区为南沙大浪较多区:中国海大浪较多的海区之一,大浪频率值的年变化呈双峰值分布,在该区航行时冬季应特别注意大浪的影响。夏季台风活动频繁的7/8月份,大浪出现也较为频繁。

  • 第19题:

    简述中国气候型的气候特点,并举出3种原产该气候型地区的代表性花卉。


    正确答案:中国气候型总体上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但由于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因冬季气温高低不同分为温暖型和冷凉型两类。前者包括中国长江以南及其气候相似区,冬季较为温暖,原产的花卉有中国水仙、石蒜、山茶、杜鹃等;后者包括三北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原产的花卉有菊花、芍药、翠菊等。

  • 第20题:

    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
    (1)不舒适指数。通过计算各种作业场所、办公室及公共场所的不适指数,就可以掌握其环境特点及对人的影响。不舒适指数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风速。
    (2)有效温度(感觉温度)。有效温度是指根据人体在微气候环境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温的等效温标。它是根据人的主诉温度感受所制订的经验性温度指标。
    (3)三球温度指数(WBGT)。该法的特征是不用直接测量气流速度(其值已在自然湿球温度上反映了)。应该注意的是,在WBGT相同,但辐射热、湿度和空气流速不同时,人的生理反应不同。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气候型的气候特点,并举出3种原产该气候型地区的代表性花卉。

    正确答案: 中国气候型总体上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但由于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因冬季气温高低不同分为温暖型和冷凉型两类。前者包括中国长江以南及其气候相似区,冬季较为温暖,原产的花卉有中国水仙、石蒜、山茶、杜鹃等;后者包括三北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原产的花卉有菊花、芍药、翠菊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气候型的气候特点及其代表种(每亚型3-5个品种)。

    正确答案: 此气候型的特点是一,冬寒夏热,年温差大,中国与日本受季候风影响,二夏季雨量多。
    中国气候型花卉分为两个亚型,温暖型花卉,一般生长喜温暖的宿根花卉和不耐寒的球根花卉,如百合、一串红、中国水仙、矮牵牛等;冷凉型,气候凉爽,一般生长较耐寒的宿根花卉,如菊花、芍药、铁线莲、紫苑、随意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农业气候资源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时间分布上的不稳定性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3)各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性;(4)农业气象资源和土地、生物相互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