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应该包括()。

  • A、非常在乎面子
  • B、自我要求严格
  • C、存在强迫症状
  • D、劝儿媳进行流产手术

相似考题

1.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多选 A. 焦虑性神经症 B. 抑郁性神经症 C. 强迫性神经症 D. 恐怖性神经症

3.案例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与父母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患脑出血,经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求助者在母亲病后就辞职,在家精心照顾母亲,尽管非常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就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念头!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 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家里的事,影响了家庭生活,受到妻子和孩子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内心非常痛苦,难以摆脱,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求助者的母亲帮助其带孩子,以往母子感情深。求助者自幼懂事、孝顺。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单选A. 反复检查 B. 反复洗手 C. 反复计数 D. 反复思考

4.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在本案例中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其基础是()。单选 A:咨询态度B:咨询理论C:咨询方法D:咨询技能

更多“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根据案例实际情况,可将咨询过程划分为()
    等阶段。单选

    A. 初诊.诊断—制定目标—咨询
    B. 诊断—咨询—巩固
    C. 诊断.制定方案—咨询—评估
    D. 诊断—咨询—评估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方案
    咨询分三阶段,诊断、咨询和巩固。【诊断阶段】包括建立关系,搜集整理评估,明确问题和诊断;【咨询阶段】,包括调整咨询动机,商定咨询目标、方案,实施方案。【巩固阶段】,咨询的总结和提高阶段。最重要的阶段是【咨询阶段】。

  • 第2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单选

    A. 反复检查
    B. 反复洗手
    C. 反复计数
    D. 反复思考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在本案例中,恰当的咨询阶段划分是()。单选
    A:初诊一诊断一制定目标一咨询
    B:诊断一咨询一巩固
    C:诊断一制定方案一咨询一评估
    D:诊断一咨询一评估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强迫症状的区分和识别【试题解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属于强迫症状的有两类:一是认知障碍中思维内容障碍的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指不必要甚至是荒谬的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求助者脑海中,求助者意欲摆脱却摆脱不了,常见类型有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如本案例中求助者反复出现“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的想法,就是明显的强迫观念的反复思考;二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的强迫动作,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还会做出违背本人意愿的反复出现的动作,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常见类型有强迫计数(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等,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学方面表现为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母亲生病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父亲去世是早年的事件,与现在求助者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是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思维,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是由强迫思维导致的次要症状,不是主导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抑郁情绪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等抑郁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表现出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情绪和对特定场景或对象的回避行为等恐怖性神经症的主导症状,因此也可以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本题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求助者的具体症状和主要病因,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症状主要有强迫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阳性强化法需要针对明确的行为症状开展工作,而求助者没有明确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无法操作:厌恶疗法可以针对求助者不良行为和习惯,求助者出现的强迫观念可以通过使用属于厌恶疗法的“橡皮筋疗法”来逐渐消除。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恰当的咨询态度:尊重(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热情(关切询问、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的关注、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真诚(不是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是自我发泄、适度、非言语交流、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坦诚),共情(从求助者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因人而异、把握时机和适度、善于把握角色、使用躯体语言、考虑特点和文化特征),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选项中完全接纳和平等都是尊重的范畴,而实话实说不是真诚的本意,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试题解析】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玎向,首先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至关重要,其次是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相对来说,咨询师的咨询理论、方法和技能就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了。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实践,一般把咨询阶段分为初期阶段一诊断阶段、中期阶段一咨询阶段、后期阶段一巩固阶段。因此答案选B。

  • 第4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在本案例中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其基础是()。单选

    A. 咨询态度
    B. 咨询理论
    C. 咨询方法
    D. 咨询技能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正确的咨询态度包含的五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 第5题:

    案例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与父母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患脑出血,经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求助者在母亲病后就辞职,在家精心照顾母亲,尽管非常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就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念头!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
    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家里的事,影响了家庭生活,受到妻子和孩子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内心非常痛苦,难以摆脱,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求助者的母亲帮助其带孩子,以往母子感情深。求助者自幼懂事、孝顺。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包括()。多选

    A. 非常孝顺母亲
    B. 自我要求严格
    C. 存在强迫症状
    D. 认同母亲活着是受罪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接纳是无条件的,好的坏的都要接纳。

  • 第6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多选

    A. 自我要求严格
    B. 父亲去世
    C. 个性追求完美
    D. 母亲生病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心理原因包括认知、个性等。

  • 第7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应该包括()。多选

    A. 非常在乎面子
    B. 自我要求严格
    C. 存在强迫症状
    D. 劝儿媳进行流产手术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接纳包括行为、情绪、价值观等。

  •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与父母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患脑出血,经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求助者在母亲病后就辞职,在家精心照顾母亲,尽管非常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就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念头!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家里的事,影响了家庭生活,受到妻子和孩子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内心非常痛苦,难以摆脱,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求助者的母亲帮助其带孩子,以往母子感情深。求助者自幼懂事、孝顺。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  )。单选

    A. 反复检查
    B. 反复洗手
    C. 反复计数
    D. 反复思考

    答案:D
    解析:

  • 第9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是()。单选

    A. 反复检查
    B. 反复洗手
    C. 反复计数
    D. 反复思考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这是反复思考。

  •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对该求助者较为恰当的咨询方法包括()。多选
    A:认知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厌恶疗法
    D:阳性强化法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强迫症状的区分和识别【试题解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属于强迫症状的有两类:一是认知障碍中思维内容障碍的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指不必要甚至是荒谬的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求助者脑海中,求助者意欲摆脱却摆脱不了,常见类型有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如本案例中求助者反复出现“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的想法,就是明显的强迫观念的反复思考;二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的强迫动作,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还会做出违背本人意愿的反复出现的动作,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常见类型有强迫计数(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等,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学方面表现为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母亲生病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父亲去世是早年的事件,与现在求助者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是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思维,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是由强迫思维导致的次要症状,不是主导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抑郁情绪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等抑郁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表现出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情绪和对特定场景或对象的回避行为等恐怖性神经症的主导症状,因此也可以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本题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求助者的具体症状和主要病因,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症状主要有强迫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阳性强化法需要针对明确的行为症状开展工作,而求助者没有明确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无法操作:厌恶疗法可以针对求助者不良行为和习惯,求助者出现的强迫观念可以通过使用属于厌恶疗法的“橡皮筋疗法”来逐渐消除。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恰当的咨询态度:尊重(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热情(关切询问、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的关注、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真诚(不是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是自我发泄、适度、非言语交流、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坦诚),共情(从求助者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因人而异、把握时机和适度、善于把握角色、使用躯体语言、考虑特点和文化特征),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选项中完全接纳和平等都是尊重的范畴,而实话实说不是真诚的本意,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试题解析】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玎向,首先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至关重要,其次是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相对来说,咨询师的咨询理论、方法和技能就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了。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实践,一般把咨询阶段分为初期阶段一诊断阶段、中期阶段一咨询阶段、后期阶段一巩固阶段。因此答案选B。

  • 第11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可以反映该求助者社会功能损害的证据包括()。多选

    A. 内心很痛苦
    B. 家庭生活已受到影响
    C. 耽误家务事
    D. 不愿意参加各类聚会

    答案: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社会功能是指与人交流,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社会功能的改变主要考虑: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妨碍。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社会功能:人际、学习、工作

  • 第1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对该求助者较为合适的咨询方法包括()。

    • A、认知疗法
    • B、系统脱敏法
    • C、厌恶疗法
    • D、阳性强化法

    正确答案:A,C,D

  • 第13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应该包括()。多选

    A. 完全接纳
    B. 热情
    C. 实话实说
    D. 平等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正确的咨询态度包括的五种要素包括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的含义是表达真诚应有助于求助者成长。实话实说不利于求助者成长的时候不能实话实说。平等是尊重的一部分。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应该包括()。多选
    A:完全接纳
    B:热情
    C:实话实说
    D:平等

    答案:A,B,D
    解析:
    【考察重点】强迫症状的区分和识别【试题解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属于强迫症状的有两类:一是认知障碍中思维内容障碍的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指不必要甚至是荒谬的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求助者脑海中,求助者意欲摆脱却摆脱不了,常见类型有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如本案例中求助者反复出现“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的想法,就是明显的强迫观念的反复思考;二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的强迫动作,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还会做出违背本人意愿的反复出现的动作,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常见类型有强迫计数(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等,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学方面表现为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母亲生病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父亲去世是早年的事件,与现在求助者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是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思维,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是由强迫思维导致的次要症状,不是主导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抑郁情绪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等抑郁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表现出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情绪和对特定场景或对象的回避行为等恐怖性神经症的主导症状,因此也可以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本题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求助者的具体症状和主要病因,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症状主要有强迫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阳性强化法需要针对明确的行为症状开展工作,而求助者没有明确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无法操作:厌恶疗法可以针对求助者不良行为和习惯,求助者出现的强迫观念可以通过使用属于厌恶疗法的“橡皮筋疗法”来逐渐消除。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恰当的咨询态度:尊重(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热情(关切询问、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的关注、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真诚(不是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是自我发泄、适度、非言语交流、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坦诚),共情(从求助者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因人而异、把握时机和适度、善于把握角色、使用躯体语言、考虑特点和文化特征),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选项中完全接纳和平等都是尊重的范畴,而实话实说不是真诚的本意,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试题解析】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玎向,首先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至关重要,其次是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相对来说,咨询师的咨询理论、方法和技能就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了。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实践,一般把咨询阶段分为初期阶段一诊断阶段、中期阶段一咨询阶段、后期阶段一巩固阶段。因此答案选B。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多选
    A:自我要求严格
    B:父亲去世
    C:个性追求完美
    D:母亲生病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强迫症状的区分和识别【试题解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属于强迫症状的有两类:一是认知障碍中思维内容障碍的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指不必要甚至是荒谬的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求助者脑海中,求助者意欲摆脱却摆脱不了,常见类型有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如本案例中求助者反复出现“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的想法,就是明显的强迫观念的反复思考;二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的强迫动作,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还会做出违背本人意愿的反复出现的动作,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常见类型有强迫计数(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等,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学方面表现为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母亲生病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父亲去世是早年的事件,与现在求助者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是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思维,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是由强迫思维导致的次要症状,不是主导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抑郁情绪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等抑郁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表现出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情绪和对特定场景或对象的回避行为等恐怖性神经症的主导症状,因此也可以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本题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求助者的具体症状和主要病因,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症状主要有强迫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阳性强化法需要针对明确的行为症状开展工作,而求助者没有明确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无法操作:厌恶疗法可以针对求助者不良行为和习惯,求助者出现的强迫观念可以通过使用属于厌恶疗法的“橡皮筋疗法”来逐渐消除。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恰当的咨询态度:尊重(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热情(关切询问、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的关注、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真诚(不是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是自我发泄、适度、非言语交流、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坦诚),共情(从求助者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因人而异、把握时机和适度、善于把握角色、使用躯体语言、考虑特点和文化特征),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选项中完全接纳和平等都是尊重的范畴,而实话实说不是真诚的本意,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试题解析】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玎向,首先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至关重要,其次是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相对来说,咨询师的咨询理论、方法和技能就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了。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实践,一般把咨询阶段分为初期阶段一诊断阶段、中期阶段一咨询阶段、后期阶段一巩固阶段。因此答案选B。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多选
    A:焦虑性神经症
    B:抑郁性神经症
    C:强迫性神经症
    D:恐怖性神经症

    答案:A,B,D
    解析:
    【考察重点】强迫症状的区分和识别【试题解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属于强迫症状的有两类:一是认知障碍中思维内容障碍的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指不必要甚至是荒谬的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求助者脑海中,求助者意欲摆脱却摆脱不了,常见类型有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如本案例中求助者反复出现“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的想法,就是明显的强迫观念的反复思考;二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的强迫动作,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还会做出违背本人意愿的反复出现的动作,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常见类型有强迫计数(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等,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学方面表现为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母亲生病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父亲去世是早年的事件,与现在求助者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是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思维,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是由强迫思维导致的次要症状,不是主导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抑郁情绪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等抑郁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表现出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情绪和对特定场景或对象的回避行为等恐怖性神经症的主导症状,因此也可以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本题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求助者的具体症状和主要病因,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症状主要有强迫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阳性强化法需要针对明确的行为症状开展工作,而求助者没有明确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无法操作:厌恶疗法可以针对求助者不良行为和习惯,求助者出现的强迫观念可以通过使用属于厌恶疗法的“橡皮筋疗法”来逐渐消除。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恰当的咨询态度:尊重(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热情(关切询问、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的关注、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真诚(不是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是自我发泄、适度、非言语交流、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坦诚),共情(从求助者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因人而异、把握时机和适度、善于把握角色、使用躯体语言、考虑特点和文化特征),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选项中完全接纳和平等都是尊重的范畴,而实话实说不是真诚的本意,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试题解析】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玎向,首先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至关重要,其次是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相对来说,咨询师的咨询理论、方法和技能就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了。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实践,一般把咨询阶段分为初期阶段一诊断阶段、中期阶段一咨询阶段、后期阶段一巩固阶段。因此答案选B。

  • 第1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是()。单选
    A:反复检查
    B:反复洗手
    C:反复计数
    D:反复思考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强迫症状的区分和识别【试题解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属于强迫症状的有两类:一是认知障碍中思维内容障碍的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指不必要甚至是荒谬的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求助者脑海中,求助者意欲摆脱却摆脱不了,常见类型有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如本案例中求助者反复出现“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的想法,就是明显的强迫观念的反复思考;二是意志行为障碍中的强迫动作,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还会做出违背本人意愿的反复出现的动作,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常见类型有强迫计数(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等,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学方面表现为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母亲生病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父亲去世是早年的事件,与现在求助者的问题关系不大,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是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思维,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是由强迫思维导致的次要症状,不是主导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表现出抑郁情绪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进而导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等抑郁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表现出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情绪和对特定场景或对象的回避行为等恐怖性神经症的主导症状,因此也可以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本题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选择时应考虑针对求助者的具体症状和主要病因,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症状主要有强迫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可以选择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阳性强化法需要针对明确的行为症状开展工作,而求助者没有明确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本案例中无法操作:厌恶疗法可以针对求助者不良行为和习惯,求助者出现的强迫观念可以通过使用属于厌恶疗法的“橡皮筋疗法”来逐渐消除。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咨询师恰当的咨询态度:尊重(无条件接纳、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热情(关切询问、倾听和非言语行为的关注、认真耐心不厌其烦),真诚(不是实话实说、应实事求是、不是自我发泄、适度、非言语交流、考虑时间因素、体现坦诚),共情(从求助者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因人而异、把握时机和适度、善于把握角色、使用躯体语言、考虑特点和文化特征),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选项中完全接纳和平等都是尊重的范畴,而实话实说不是真诚的本意,因此答案选ABD。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试题解析】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玎向,首先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至关重要,其次是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相对来说,咨询师的咨询理论、方法和技能就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了。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实践,一般把咨询阶段分为初期阶段一诊断阶段、中期阶段一咨询阶段、后期阶段一巩固阶段。因此答案选B。

  • 第18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对该求助者较为合适的咨询方法包括()。多选

    A. 认知疗法
    B. 系统脱敏法
    C. 厌恶疗法
    D. 阳性强化法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适用于治疗求助者对于特定人、事、物和泛华对象的恐惧和焦虑(此案例没有明显的恐惧对象)。厌恶疗法用于消除不适行为,阳性强化法用于建立适应性行为。本案例可以通过改变求助者认知和行为,建立新的生活方式,达到改善情绪和行为的目标。

  • 第19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的诊断包括()。多选

    A. 焦虑神经症
    B. 抑郁神经症
    C. 强迫神经症
    D. 恐怖神经症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区分神经症
    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社会功能影响。不是由现实重大刺激引发,变形冲突,时间未提及。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这是强迫思维,初步可诊断为强迫神经症。

  • 第20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多选

    A. 自我要求严格
    B. 儿媳当年未婚先孕
    C. 个性追求完美
    D. 自己曾劝儿媳人流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引发该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包括:错误观念、偏见、负性情绪记忆、不良归因倾向、错误的价值观等等。

  • 第21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多选

    A. 存在变形冲突
    B. 强迫与反强迫冲突强烈
    C. 明显无自知力
    D. 知、情、意明显不协调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A正确,变形的心理冲突:心理与实际处境不相符合,并且没有道德色彩。B正确,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这是强迫思维。C自己求助,有自知力。D强迫症知、情、意明显不协调。

  • 第22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在本案例中,恰当的咨询阶段划分是()。单选

    A. 初诊-诊断-制定目标-咨询
    B. 诊断-咨询-巩固
    C. 诊断-制定方案-咨询-评估
    D. 诊断-咨询-评估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方案
    咨询分三阶段,诊断、咨询和巩固。【诊断阶段】包括建立关系,搜集整理评估,明确问题和诊断;【咨询阶段】,包括调整咨询动机,商定咨询目标、方案,实施方案。【巩固阶段】,咨询的总结和提高阶段。帮助调整求助动机,应该在咨询阶段。

  • 第23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教师。 案例介绍:几年前求助者的儿子恋爱期间女友怀孕。求助者考虑到面子问题,坚持让其做了人工流产。婚后儿媳几年都没有怀孕。一天某位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从此后“我当年要是不让她做人流,不是早就当上奶奶了吗!”这个想法经常出现,一出现就让求助者觉得后悔,为此很苦恼。求助者有时也劝自己:事已至此,想也没用,但始终控制不住,想摆脱但摆脱不了,内心非常苦恼。为此经常耽误家务事,影响了家庭生活,不愿意参加家族或同事、同学等聚会。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母子感情深。人际关系良好。 可以反映该求助者社会功能损害的证据包括()。

    • A、内心很痛苦
    • B、家庭生活已受到影响
    • C、耽误家务事
    • D、不愿意参加各类聚会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