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成绩一直很好,人也很有礼貌,但是班主任苏老师却发现小红最近常闷闷不乐,神情恍惚,脾气很暴躁,找她谈话没有任何效果,因此秦老师找到学校社会工作者陈菊,希望她给予帮助。针对此类服务对象的特性,陈菊第一次与小红见面时应采取的恰当表达是()。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小红上完体育课后发现钱包找不到了,当时只有小明在教室,班主任王老师得知后,立刻要求小明交出小红的钱包,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第7题:
小红自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因学习上缺乏家人的指导,成绩开始下滑,加上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小红变得越来越沉默。下列社会工作者帮助小红的活动中,属于间接介入的是()。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小红与妈妈日常的沟通状况
小红拥有的能力
小红家庭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
小红自己的想法
第12题: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示范法
惩罚法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星期一午餐时,大班保育员李某发现平时食欲很好的小红今天总把食物含在嘴里,就走过去,摸了摸小红的额头,没发烧。轻轻问小红:“哪里不舒服?”小红说:“牙齿疼。”原来小红的门牙松了,要换牙了。李某马上通知炊事班送来面条给小红吃。保育员李某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18题:
为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刘老师在教育中定下制度,凡表现出良好行为的幼儿可获得一朵小红花,集满十朵小红花可换一枚小红星,集满十枚小红星可获得一面小红旗。一学期下来成效很好。刘老师使用了()行为改变法。
第19题:
说话人比小红喜欢看电影
小红不喜欢看电影
说话人也喜欢看电影
小红更喜欢看电影
第20题:
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第21题:
“苏老师让你来找我,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苏老师让你来找我,你知道为什么吗?”
“苏老师让你来找我,我现在就分析你存在的问题吧。”
“苏老师让你来找我,以后每个星期五下午我在这里等你。”
第22题:
想见家人
不想离开朋友
考试成绩很好
第23题:
第24题:
接案
预估
介入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