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包括()。
第4题:
《能力标准》是()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5题:
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看是()。
第6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第7题: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目的有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能力、应用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第8题: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目的是?()
第9题:
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哪些途径?
第10题:
教育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11题:
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
培养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
在全国学校范围内推广信息技术
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第12题: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中,说法错误的是()。
第15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
第16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在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
第17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包括()。
第18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其中不包含()
第19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回答“哪些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有助于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
第20题: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目的是?()
第21题: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第22题:
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这个能力标准体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内容?()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