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材编有“走进宋词”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教材中给出的宋词作品,然后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的优秀宋词作品,供学生课下阅读欣赏,并开展一个“走进宋词”的鉴赏沙龙活动。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某选修教材编排有“小说阅读--情节”单元,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自选最喜欢的一部小说,组内进行情节研读与语句揣摩,选出最精彩的情节进行表演,最后举行“我最喜欢的小说汇报演出”,以此完成对小说情节的学习。该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
第5题:
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
第6题:
在某次“阅读教学”的主体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第7题:
某选修教材编排有"莎士比亚戏剧选读"单元,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欣赏交流会,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单元选文《李尔王》《奥赛罗》等。该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不包括()。
第8题:
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第9题: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课外辅导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第10题:
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
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
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
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
第11题:
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
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
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第12题:
教师充分地利用了本土文化特色,丰富了教学资源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
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共选十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两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个部分。其所推荐名著涉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包括小说、戏剧、语录体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对该“名著导读”部分所实施的建议恰当的是()。
第16题:
某教材编有“走进宋词”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教材中给出的宋词作品,然后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的优秀宋词作品,供学生课下阅读欣赏,并开展一个“走进宋词”的鉴赏沙龙活动。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
第17题: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第18题:
学校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教师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一次阅读相关文献的课外活动,对教师这一做法分析不恰当的是()。
第19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课内学习计划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课文分单元编排,单元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重点各有不同。对该“阅读鉴赏”部分的实施建议不恰当的是()。
第20题:
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
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情节要素
系统讲授小说鉴赏理论知识
采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第21题:
实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融合。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
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
体现了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22题:
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
正确处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23题:
组织欣赏实践活动,互相交流心得
观摩戏剧演出,加深对作品的体验
引导学生从书刊、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采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第24题:
为了应试争取复习时间,利用两周集中完成整本书“阅读鉴赏”部分的学习
在学习单元课文内容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
根据该部分内容,认真完成全部课文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反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