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公开课,教师要求学生用“宫”字组词。很多同学组词为:“宫殿”“皇宫”“故宫”,突然有一个同学大声说“子宫”。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老师,有的同学已经快要笑出来了。 此时,作为教师,你该怎么处理?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完善上公开课和团队听评课制度。每学期每教师至少上()公开课,()周岁以下教师必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第4题:
用()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如何。
第5题:
《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第6题:
假如你要去上一节公开课,但是教学对象不是自己的学生,你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哪些特征()
第7题:
建构
存在
实用
学生学得
教师教得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教师的表现
学生的学习绩效
教师的感受
学生的反馈
第12题:
教师期望反应
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效能感
教育机智
第13题:
第14题:
在下列的表述中,除了()之外,其余都符合“呈现”阶段的要求。
A教师检查学生运用新学语言材料的情况
B教师用恰当的方法引出新语言材料
C教师用学生敢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先感知新语料
D教师提出问题,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第15题:
以字定词法。这是用双音词中的某个字再组词来特定多音词的方法。
第16题:
公开课上,学生发言积极,教师认为学生掌握得很好,教师的这种判断属于()。
第17题:
以字定词法的具体操作为:双音词中用作组词的那的个字的音节码用GWU或GWE代替,如果使用双音词中的第一个字组词,用"GWU"代替;如果使用双音词中第二个字组词,用"GWE"代替。
第18题:
在一节音乐公开课中某位教师的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中文范唱、舞蹈表演、英文演唱……教师的表演充满激情,但学生却是冷冰冰,课后这位教师感到“自己很辛苦,学生很被动”,于是就这节课中“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进行了反思。 在第二次上公开课时,由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这位教师不再自己演独角戏,而是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习。整节课比较流畅,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课堂上又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在练习时大声喊唱。课后,他马上就“教师如何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 当这位老师第三次为大家上公开课时,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积极地参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唱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教师教得轻松自如、清晰流畅。 请对上面这位教师的做法做出评价。
第19题: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PPT进行展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800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1万字
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信任学生
了解教育对象
严格要求学生
热爱学生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