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第1题: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第2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的颁布是在()。
第3题:
什么时候是中国史上炼丹术的黄金时代()
第4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的“此制”指的是()
第5题: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第6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
第7题:
《秦律杂抄》中包括()
第8题: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第9题:
高尔基
顾炎武
钱穆
胡适
第10题:
战国到秦汉
魏晋到隋唐
宋元
明清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
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
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
有利于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
第13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14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道:“(科考取士使得)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追随向上之新活力。”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科考取士()
第15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第16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第17题:
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第18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F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禄仕派”的人物是()
第20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第21题:
管制新论
社会福利论
社会利益论
社会新论
第22题:
《除吏律》
《游士律》
《除弟子律》
《中劳律》
《藏律》
第23题:
斋号素书楼
现代历史学家
著作有《国史大纲》
笔名莎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