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说明孙中山()
第1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的()、联俄政策,完全顺应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使中国革命开始脱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旧有轨道,逐渐演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第2题: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第3题: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第4题:
决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因素是()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已完全接受了中共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
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唯一出路
第8题:
无产阶级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第9题: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在土地革命时期,有人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上述观点()
第11题:
有人认为:“在普遍形势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若有特殊情况,“工人阶级在彼时能获得若干政权,乃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努力至何种程度及世界的形势而决定。”这种观点实质上()
第12题: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第13题: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14题:
对
错
第15题:
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国革命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所以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
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