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种植玉米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第1题:
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的地区是()。
第2题:
农业一般包括()两大类,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3题: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
第4题:
当今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第5题:
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以()为主,畜牧业以()为基础。
第6题: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7题:
“农业”包括:()
第8题: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③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④推行“加速发展战略”()
第9题:
畜牧和耕地
种植业和养殖业
渔业和畜牧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
第10题:
玉米
占城稻
土豆
第11题:
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种植业、林业和渔业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第12题:
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
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转移
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的转移
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向其他产业转移
第13题:
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玉米的有三大玉米带:美国中北部玉米带、中国玉米带、非洲玉米带。
第14题:
玉米生产中群体密度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提高密度为什么能增产,如何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和产量目标确定玉米种植密度?
第15题:
简述玉米在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主要栽培技术
第16题:
增加种植密度,实现增加光能利用率,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第17题:
《农业法》中的“农业”包括()等行业。
第18题:
两宋时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第19题:
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第20题: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第21题: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生产管理不善
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第22题: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
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第23题:
种植业畜牧业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
种植业畜牧业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