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上,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几次变化,下列事件没有引起近现代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是()A、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欧盟的建立

题目

近现代史上,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几次变化,下列事件没有引起近现代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是()

  • A、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
  • B、东欧剧变
  • C、苏联解体
  • D、欧盟的建立

相似考题
更多“近现代史上,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几次变化,下列事件没有引起近现代”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西方欧洲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冲击。


    正确答案: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传教的耶酥会士的东来。
    第二次大交汇有以下特点:
    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趣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以绵延四个世纪,至尽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 第2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版图变化最大的是欧洲和()。


    正确答案:亚洲

  • 第3题:

    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学前教育实践;婴幼儿教育

  • 第4题:

    你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正确答案: ⑴变化:
    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
    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
    ⑵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 第5题: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 A、新社会
    • B、新人民
    • C、新政治
    • D、新中国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填空题
    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 学前教育实践,婴幼儿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1840年到1919年被称为()革命阶段。

    正确答案: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版图变化最大的是欧洲和()。

    正确答案: 亚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近现代史上,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几次变化,下列事件没有引起近现代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是()
    A

    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

    D

    欧盟的建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A

    新社会

    B

    新人民

    C

    新政治

    D

    新中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列举欧洲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三大标志及其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 (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的产生。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是帕多瓦大学逻辑学教授弗吉里昂,他的《论绅士风度与自由研究》中强调青少年要有“支配的理性”和“顺从的身体”,建议根据个人特点“恰当地选择运动”。这些主张为后来的欧洲绅士教育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2)宗教改革与近代欧洲体育价值观的形成。马丁路德的新教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每一个教徒捍卫自己的身体健康。耶酥会学校采用了学级、学期和分级授课、以及课间休息和卫生保健制度,开展体育活动,奠定近代学校体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3)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的绅士体育实践,兴起了欧洲竞技体育制度;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体育思想,奠定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奠基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初步定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你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正确答案: ⑴变化:
    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
    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
    ⑵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工业革命时期引起了欧洲近现代社会结构的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①出现了商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段的对立,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阶级,榨取剩余价值,工人阶级生活在水深活热之中。
    ②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人口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③由于工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财富大大增加,但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④由于现代农业和医药事业的发展,人口的存活率上升,人口迅速增加,加剧贫富差距。
    ⑤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也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家庭结构和日常生活。随着国家功能的扩大和公共社会机构的出现,家庭的社会作用日益改变,整个欧洲被迫抛弃大家长制,传统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出现。
    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发生改变,妇女开始参加工作,外出务工,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但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政治、经济权利,没有选举权和平等保护权,已婚妇女不能拥有财产,没有孩子的监护权,于是妇女为争取平等的权利进行了各种斗争。在19世纪末,妇女要求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新的妇女解放运动,涌现了许多新的女性,其中最著名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斗士是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并不一位典型的劳动妇女,但是她的斗争代表了广大劳动妇女的利益。在欧洲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权主义一词十分流行。19世纪30年代,女权主义首先在法国出现,用以表达争取妇女的权利。女权主义者主要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她们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妇女解放运动。19世纪欧洲的女权运动与近代早期的以游行示威等为主要斗争方式女权运动不同,19世纪的女权主义者主要是组织政治集团,走和平斗争道路。1878年,女权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国际女权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女权主义者走上了政治舞台。英国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争取妇女的选举权。潘克赫斯特夫人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1889年,潘克赫斯夫人建立了英国女权联盟。经过战时的努力,1918年,妇女获得了有限选举权。直到1928年,英国妇女才获得与男子 一样的平等选举权。
    ⑦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中产阶级开始兴起,由于他们都有固定的职业,专业化程度高。因此对他们的行业需要订立标准,提出要求。于是,现代职业开始产生。中产阶级的出现,使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⑧新科学、新技术与新发明推动了工业化与工厂化。首先是物理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物理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他从数学上证明了振动电流的变化能产生电磁和辐射。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发现了X光射线和无线电波等。这些重要发现导致了电子工业的产生,人类不久就发明了无线电和电视。仅仅地一代人之内,爱迪生、威斯丁豪斯、贝尔和西门子等人就做出了许多新发明,把人类推向了电器时代。电灯、电话和电动机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第14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部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宪法。据此回答:两部宪法的性质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第15题:

    世界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东亚太平洋地区?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举四例即可)


    正确答案: ①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影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
    ③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美、英、苏、中等国走向联合,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④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影响:美军以少胜多击溃日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势。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二战结束
    二战后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影响:美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使美国的霸权政策严重受挫。(日本明治维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五四运动、罗斯福新政)。

  • 第16题:

    传统的都市研究主要集中于()方面。

    • A、沿革地理与近现代变迁
    • B、沿革地理与人口变化
    • C、个人生活与近现代变迁
    • D、个人生活与人口变化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阀问题。


    正确答案:辛亥革命中,革命派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但结果确实北洋军阀篡夺了胜利果实,后来中国落入了军阀混战之中,一直到新中国时期,军阀问题才真正解决,这也是中国当时的内外实际情况决定的。
    (1)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为了增强军事力量,编练新军。结果最大的得意者不是清政府而是袁世凯。
    袁世凯用发展亲信的方法牢牢控制了北洋六镇新兵,使得北洋新兵成为其政治上的依仗。在辛亥革命发生后,袁世凯利用手中的兵力迫使清廷同革命党人对其让步,清廷退位结束了帝制,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专政时期。后来,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复辟帝制,结果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最终袁世凯在人们的唾骂声中死去。
    (2)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这是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所致。皖系段祺瑞得到日本支持,握有中央大权。直系冯国璋以英、美为靠山,任副总统。日本支持的奉系也是一支重要力量。晋系阎锡山占据山西,张勋屯兵徐州。南方军阀中唐继尧的滇系、陆荣廷的桂系势力最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军阀进行了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3)为了挽救共和国,实现革命目标,孙中山带领他的同盟们进行了不屑的努力,最终,他同共产党合作,在苏俄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发展迅速,很快打败了孙传芳、吴佩孚等军阀,这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他们在开始重新寻找强有力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诱惑下,分裂统一战线,镇压工人运动,杀害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控制了中国,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混战。经过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蒋介石占据了优势,暂时压制了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混战,开始全力剿共。后来,军阀之间的矛盾逐步被中日矛盾、国共矛盾压制,一直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国彻底取得了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军阀祸乱中国的状况才彻底结束。
    中国的军阀政治实际上源于长期存在并占据主题地位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加上帝国主义的扶植才形成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性决定的,当反帝反封建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军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源,从而推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欧洲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冲击。

    正确答案: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传教的耶酥会士的东来。
    第二次大交汇有以下特点:
    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趣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以绵延四个世纪,至尽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案问题。

    正确答案: 近代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或“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指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利用教会侵略中国的斗争。有论者认为“反洋教斗争”不准确,应提“教案”或“反对外国教会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教案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1年贵阳教案到1870 年天津教案。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教堂,无视中国传统礼教,引起一些官员和士绅不满。从1861年贵州驱逐传教士开始,反教会斗争传遍全国。1870年夏,爆发了天津教案。传说,法国天津教堂迷拐幼孩,群众前往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将他欧毙。接着,群众焚烧教堂,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法、英、美、俄等向清政府抗议。曾国藩到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压力,被迫妥协。最终,杀害16人,缓刑4人,充军25人,赔款49万两,对法道歉。
    第二阶段,从天津教案到中法战争结束。传教士在华办学校、医院和报刊,进行奴化宣传。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传教士多卷入战争。地处抗法前线的人民把反教会侵略与保卫边疆相结合,遭到清政府镇压。地主阶级上层日渐消沉,中小地主日益积极反教会,下层群众增多。
    第三阶段,从中法战争结束到中日战争前。传教士与中国官吏勾结,包揽词讼,地方官“袒教抑民”,导致民冤不伸。群众反教会斗争发展,先后掀起武装起义,如四川余栋臣起义。
    第四阶段,从中日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外国传教士参与瓜分中国活动。山东、广西等地人民则自发地把反洋教和反列强相结合,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的反教会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组成部分。外国侵略者的利用传教之机的猖獗活动,不断引起民愤,最终激起爱国人士的斗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但是其中有对洋人洋事物有着偏狭的盲目排斥,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和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既是帝国主义长期为恶而退出来的以牙还牙的反抗,也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而不能科学地区分洋人、洋事物与帝国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关系,只是凭着直观认识和义愤而诉诸于暴力,表现出的种种狭隘蛮干和报复情绪。
    清末新政
    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得以苟延的清政府,为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于1901年颁发“改 革”諭旨,准备实行“新政”,并于1901 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官制。1901年,清政府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设立一些新的机构,如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裁撤一些旧衙门,如詹事府、通政司等。但官制改革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弊端。
    改革兵制。1901年,清谕令停止武举,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建立采用西制西法西器的“常备兵”。1904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常备兵“36镇,总共为45万人。
    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废除八股,奖励出国留学人员。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建立大量新式学堂。
    奖励工商。主要是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振兴工商业的有关立法,还公布了一些奖励兴办实业的条例和有关章程。总的来说,清政府的“新政”,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踏,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其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这不能不使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怀疑,也使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世界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东亚太平洋地区?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举四例即可)

    正确答案: ①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影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
    ③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美、英、苏、中等国走向联合,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④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影响:美军以少胜多击溃日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势。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二战结束
    二战后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影响:美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使美国的霸权政策严重受挫。(日本明治维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五四运动、罗斯福新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传统的都市研究主要集中于()方面。
    A

    沿革地理与近现代变迁

    B

    沿革地理与人口变化

    C

    个人生活与近现代变迁

    D

    个人生活与人口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工业革命时期引起了欧洲近现代社会结构的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①出现了商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段的对立,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阶级,榨取剩余价值,工人阶级生活在水深活热之中。
    ②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人口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③由于工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财富大大增加,但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④由于现代农业和医药事业的发展,人口的存活率上升,人口迅速增加,加剧贫富差距。
    ⑤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也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家庭结构和日常生活。随着国家功能的扩大和公共社会机构的出现,家庭的社会作用日益改变,整个欧洲被迫抛弃大家长制,传统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出现。
    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发生改变,妇女开始参加工作,外出务工,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但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政治、经济权利,没有选举权和平等保护权,已婚妇女不能拥有财产,没有孩子的监护权,于是妇女为争取平等的权利进行了各种斗争。在19世纪末,妇女要求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新的妇女解放运动,涌现了许多新的女性,其中最著名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斗士是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并不一位典型的劳动妇女,但是她的斗争代表了广大劳动妇女的利益。在欧洲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权主义一词十分流行。19世纪30年代,女权主义首先在法国出现,用以表达争取妇女的权利。女权主义者主要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她们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妇女解放运动。19世纪欧洲的女权运动与近代早期的以游行示威等为主要斗争方式女权运动不同,19世纪的女权主义者主要是组织政治集团,走和平斗争道路。1878年,女权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国际女权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女权主义者走上了政治舞台。英国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争取妇女的选举权。潘克赫斯特夫人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1889年,潘克赫斯夫人建立了英国女权联盟。经过战时的努力,1918年,妇女获得了有限选举权。直到1928年,英国妇女才获得与男子 一样的平等选举权。
    ⑦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中产阶级开始兴起,由于他们都有固定的职业,专业化程度高。因此对他们的行业需要订立标准,提出要求。于是,现代职业开始产生。中产阶级的出现,使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⑧新科学、新技术与新发明推动了工业化与工厂化。首先是物理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物理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他从数学上证明了振动电流的变化能产生电磁和辐射。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发现了X光射线和无线电波等。这些重要发现导致了电子工业的产生,人类不久就发明了无线电和电视。仅仅地一代人之内,爱迪生、威斯丁豪斯、贝尔和西门子等人就做出了许多新发明,把人类推向了电器时代。电灯、电话和电动机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从世界各国法定婚龄的规定来看,总的发展趋势是 ( )
    A

    古代高,近现代不断降低

    B

    古代低,近现代不断提高

    C

    古今没有太大变化

    D

    高低变化问隔出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