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宜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题目

《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宜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

  •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考题
更多“《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曰:“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宜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相关问题
  • 第1题:

    《孙子兵法》中,“经六以五事,技之以计而孛其情”中的五事指的哪五事?


    正确答案: 道-政治,天-天侯,地-地理,将-将帅,法-军内法规。

  • 第2题:

    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给事中(官职名)崔祐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崔祐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请你判断崔祐最有可能供职于()

    • A、门下省
    • B、中书省
    • C、尚书省
    • D、御史台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元和年间(806年-820年)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这表明()

    • A、给事中为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
    • B、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 C、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封驳审议的权力
    • 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 A、反对君主制度
    • B、反对君主独裁
    • C、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 D、主张尊君卑臣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据《旧唐书-李藩传》载;李藩在任门外郎时,“锷(指贪官王锷)经钱数十万赂贵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兴在中书,有密旨曰:"锷可兼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二字,地奏上云:“不可”。德兴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乎?‟藩曰:"事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这段话说的是王锷以贿赂谋求宰相,皇帝竟密旨批准,让起草正式诏令。李藩因事情紧急,便大笔一挥,涂掉“兼相”二字,便废了这道密旨,而皇帝和权幸们一声未吭放弃了此事。阅读案例,试分析李藩改诏书一事的动机效果及品格。


    正确答案: (1)秘书要当好参谋并拾遗补缺,就应该从大局出发并维护全局的利益,为社稷着想,就是最大的大局。动机是好的。
    (2)虽然改了诏书,但皇帝主其他大臣奈何李藩不得,这说明效果是好的。
    (3)李藩为江山社稷着想,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涂改诏书,一腔正气,坚持了正确的立场、原则,公正、公道。

  • 第6题:

    针对“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二者长短,各有所宜”的情况,汉武帝()

    •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 B、崇儒尚法,霸王道杂之
    • C、设置刺史,分区监察
    • D、察举征辟,儒释道并重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西周的“卿寮”与“大史寮”的分工是().

    • A、“卿事寮”掌管政务
    • B、“卿事寮”掌管文书、档案
    • C、大史寮掌管政务
    • D、“大史寮”掌管文书、档案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封驳”的主要含义指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如唐制规定,凡诏敕须经门下省,如认为有失宜的诏书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这说明()

    • A、唐朝创设三省六部制有一定积极作用
    • B、“封驳”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 C、唐朝门下省长官在三省长官中权力最大
    • D、“封驳”制度保障了各级官员参政权利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明代六科中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为()
    A

    都给事中

    B

    左给事中

    C

    右给事中

    D

    给事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据《旧唐书-李藩传》载;李藩在任门外郎时,“锷(指贪官王锷)经钱数十万赂贵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兴在中书,有密旨曰:"锷可兼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二字,地奏上云:“不可”。德兴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乎?‟藩曰:"事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这段话说的是王锷以贿赂谋求宰相,皇帝竟密旨批准,让起草正式诏令。李藩因事情紧急,便大笔一挥,涂掉“兼相”二字,便废了这道密旨,而皇帝和权幸们一声未吭放弃了此事。阅读案例,试分析李藩改诏书一事的动机效果及品格。

    正确答案: (1)秘书要当好参谋并拾遗补缺,就应该从大局出发并维护全局的利益,为社稷着想,就是最大的大局。动机是好的。
    (2)虽然改了诏书,但皇帝主其他大臣奈何李藩不得,这说明效果是好的。
    (3)李藩为江山社稷着想,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涂改诏书,一腔正气,坚持了正确的立场、原则,公正、公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明朝的内阁

    C

    宋朝的枢密院

    D

    清朝的军机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宋代,台谏呈现出合一的趋势。每以谏官兼领御史之职,导致()的产生。
    A

    御史中丞

    B

    侍御史

    C

    言谏御史

    D

    给事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计篇》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请问这里指哪五事?


    正确答案: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 第14题: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旧唐书》记载: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前代理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门下省属官)韦弘最、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之所以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刘士泾的制书才得以颁布执行。这段材料说明唐代门下省:()①具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②对皇帝诏书具有否决权③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唐时,门下省设给事中一职,专门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的下行诏书,如认为有违制失当之处,可以封驳奏还,称为“涂归”。这表明()。

    • A、门下省是中书省上级机构
    • B、给事中实际起到监察作用
    • C、给事中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 D、封建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明代六科中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为()

    • A、都给事中
    • B、左给事中
    • C、右给事中
    • D、给事中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宋代,台谏呈现出合一的趋势。每以谏官兼领御史之职,导致()的产生。

    • A、御史中丞
    • B、侍御史
    • C、言谏御史
    • D、给事中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 A、丞相
    • B、内阁
    • C、尚书
    • D、中书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孙子兵法》中,“经六以五事,技之以计而孛其情”中的五事指的哪五事?

    正确答案: 道-政治,天-天侯,地-地理,将-将帅,法-军内法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西周的“卿寮”与“大史寮”的分工是().
    A

    “卿事寮”掌管政务

    B

    “卿事寮”掌管文书、档案

    C

    大史寮掌管政务

    D

    “大史寮”掌管文书、档案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

    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

    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

    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