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第1题:
我国传统节令习俗的有()
第2题:
春节的时候,人们一般还要贴春联,这是从最初的桃符演变而来的,但真正普及到民间,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因为明代一位皇帝非常喜欢贴春联和写春联,春联两字就是由他正式命名的。这位皇帝是()
第3题:
端午节的习俗有()。
第4题: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但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春联的普及与明朝的哪位皇帝有关?
第5题:
贴春联
第6题:
春节习俗有()。
第7题:
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年外,还有以下哪项习俗?()
第8题: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第9题: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世宗朱厚熜
明思宗朱由检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文化特质
文化丛
文化模式
文化要素
第13题:
不属于中国的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第14题: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下列习俗不属于春节习俗的是()。
第15题: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多少年前?
第16题:
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氛。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些春联古意新思,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②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生命力 ③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第17题:
由贴春联、挂红灯笼、除夕守岁、吃年夜饭等文化元素构成的春节习俗,属于()
第18题:
中国春节的习俗是什么呢?,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第19题:
贴春联
贴年画
拜年
守岁
吃年夜饭
第20题:
贴春联
赛龙舟
踏青
吃粽子
第21题:
第22题:
燃放爆竹
包饺子
悬艾蒿
贴春联
第23题: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第24题:
贴春联
挂年画
拜年
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