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第1题:
第2题:
玉米传入我国后形成的新类型是()
第3题:
有中国蜡型种之称的类型是()。
第4题:
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第5题:
碘染色法鉴别糯性稻谷与非糯性稻谷,其结果是非糯性稻谷呈()。
第6题:
写出玉米下列杂交当年获得的胚、胚乳、果皮细胞中的有关基因型:(1)♀白果皮(p)糯粒(wx)矮株(d)×♂红果皮(P)非糯(Wx)高株(D)(2)如果第二年将杂交种子种下,并以F1株的花粉自交,各部分会表现怎样的性状?
第7题:
已知玉米胚乳非甜对甜为显性。以纯合甜胚乳玉米与纯合非甜胚乳玉米杂交得到F1,F1植株自交所结果穗的胚乳表现为()。
第8题:
水稻糯和非糯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糯稻纯合体为ww,非糯纯合体为WW,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其F1为非糯杂合体Ww。(1)现以F1回交于糯稻亲本,在后代200株中试问预期有多少株为糯稻,多少株为非糯稻?试列出糯稻和非糯稻的概率;(2)当F1代自交,F2代性状分离,其中3/4为非糯,1/4为糯稻。假定F2代播种了2000株,试问糯稻株有多少?非糯株有多少?
第9题:
N逐渐增大、M逐渐增大
N基本不变、M逐渐增大
N基本不变、M基本不变
N逐渐减小、M逐渐减小
第10题:
甜
非甜:甜=1:1
非甜
非甜:甜=3:1
第11题:
第12题: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l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
第13题:
玉米中非甜玉米(Su)为甜玉米(su)的显性,今有一粒非甜种子,试问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非甜纯合体(SuSu)或非甜杂合体(Susu)?
第14题:
水稻的糯性是由支链淀粉的,由糯性基因控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第16题: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第17题:
粳稻谷是()的果实。
第18题:
已知玉米籽粒的非糯性(Wx)为糯性(wx)的显性,饱满(S)为凹陷(s)的显性,今以非糯性、凹陷的纯合品种(WxWxss)与糯性、饱满纯合品种(wxwxSS)杂交,杂种一代再和糯性、凹陷双隐性个体(wxwxss)测交,测交子代表现型及粒数如下:非糯性、饱满1531非糯性、凹陷5885糯性、饱满5991糯性、凹陷1488求这两对基因的交换值。
第19题: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第20题:
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l,F。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第21题:
糯性基因可以控制与支链淀粉的合成有关的酶
糯性基因含胸腺嘧啶,非糯性基因含尿嘧啶
糯性基因含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非糯性基因含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糯性基因的碱基排列在外侧,脱氧核糖排列在双螺旋内侧
第22题:
硬粒型
马齿型
糯质型
甜质型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