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农业社会虽然并非一派田园牧歌,但其生态管理却是长期以“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现代政府从未将生态管理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之内造成的。
第1题:
下列对“生态整体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第2题:
平原、盆地、高原是人类主要聚居地,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那里的原始生态景观。而山地、丘陵则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这在客观上为现代人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
第3题:
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期是()。
第4题:
为什么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心性问题。
第5题: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第6题:
杨启乐认为,我国政府的生态管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7题:
草坪草种(品种)不同,土壤生态类型不同,但其适应土壤pH值的范围却是相同的。
第8题:
国内外学者对恢复生态学及生态恢复定义不包括哪个观点()
第9题:
人类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第10题:
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
强调其应用生态学过程
生态整合性恢复
生态学恢复设计
第11题:
无为而治
命令控制
经济刺激
劝说鼓励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导游职业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但其原始形式却是伴随人类的旅行活动而产生的。( )
第14题:
第15题:
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简称全球变化。
第16题:
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是将()相结合的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分要素方式,建立起综合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避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17题:
()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
第18题:
不纳入生态效益补偿的范围是哪些?
第19题: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状态称为()。
第21题:
无为而治
全面规制
多元参与
引导和干预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