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胆总管引流术后T管护理,正确的是( )。

    A.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高于腰部
    B.T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T型管留置1周左右拔除
    D.T管造影显示下端通畅才考虑拔管
    E.胆总管下端阻塞时,T管引流减少

    答案:D
    解析:
    A项,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腰部,防止倒流。B项,T管阻塞时应检查管路是否通畅。C项,拔管一般于术后12~14天。D项,T管拔除前需进行造影检查,造影显示下端通畅才考虑拔管。E项,胆总管下端阻塞时,T管引流增多。

  • 第2题:

    胆管T管引流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不同的是

    A:保持引流管通畅
    B:每天更换引流袋
    C: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D:拔管前夹管观察1~2天
    E: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关于T形管引流的护理说法正确的是

    A: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B:避免扭曲、折叠
    C:胆总管下段阻塞时引流量增多
    D:术后1周可拔管
    E:T形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答案:C
    解析:
    T形管引流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腰部,T形管阻塞时不可加压冲洗,正常胆汁色泽为深绿、较稠厚,T形管造影显示通畅要引留几天再拔管。

  • 第4题:

    简述T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措施。
    1)保持引流管通畅
    2)每天更换引流袋
    3)观察胆汁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4)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维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
    5)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

  • 第5题:

    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方面妥善固定:将T管固定于腹壁,不可固定于床单,以防翻身、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第二方面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经常挤捏,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
    第三方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淀。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
    第四方面严格无菌操作:应每日更换引流袋。
    第五方面拔管指征: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4日,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注意观察病情,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T管24~48小时,病人无不适可予拔管。
    第六方面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出血或胆瘘的症状。
    第七方面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告知患者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指导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管道受压;淋浴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防感染;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

  • 第6题:

    请简述术后T形引流管的护理?


    正确答案:术后T形管路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妥善固定:将T管固定于腹壁,不可固定于床单,以防翻身、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经常挤捏,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无菌注射器负压抽吸。
    (3)观察记录胆汁颜色、量及性状;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淀。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
    (4)严格无菌操作:每天在严格无菌环境下更换引流袋。
    (5)拔管指征: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4日,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注意观察病情,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T管24~48小时,患者无不适可予拔管。
    (6)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出血或胆瘘出现。
    (7)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 第7题:

    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的护理()

    • A、保持引流管通畅
    • B、防止脱落
    • C、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 D、严格无菌操作
    • E、拔管前必做夹管试验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患者,女性,48岁,急性胆管炎、胆管结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与腹腔引流管护理措施不同的是()。

    • A、保持引流管通畅
    • B、每天更换引流袋
    • 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 D、拔管前夹管观察1~2天
    • E、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T”管护理不正确的是()
    A

    妥善固定

    B

    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质

    C

    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

    D

    通常留置3-5天拔管

    E

    拔管前夹管1-2天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拔管后还应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和黄疸等症状,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正常成人每天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2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为300~500mL,进食后,可增至每天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天200mL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述术后T形引流管的护理?

    正确答案: 术后T形管路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妥善固定:将T管固定于腹壁,不可固定于床单,以防翻身、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经常挤捏,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无菌注射器负压抽吸。
    (3)观察记录胆汁颜色、量及性状;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淀。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
    (4)严格无菌操作:每天在严格无菌环境下更换引流袋。
    (5)拔管指征: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4日,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注意观察病情,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T管24~48小时,患者无不适可予拔管。
    (6)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出血或胆瘘出现。
    (7)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T管引流的护理。

    正确答案: ⑴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⑵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
    ⑶每日无菌更换,保持清洁。
    ⑷术后12~14天,常规T管造影,了解有无胆道残余结石或其他病变。拔管前可先行抬高引流管1天,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发热情况,再夹管两天观察,如无不适,可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腹痛、体温、黄疸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胆总管引流术后T管护理,正确的叙述是( )。

    A.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高于腰部
    B.T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T管留置1周左右拔除
    D.T管造影显示下端通畅才考虑拔除
    E.胆总管下端阻塞时,T管引流减少

    答案:D
    解析:
    D项,T管造影显示下端通畅才考虑拔除。A项,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B项,T管阻塞时可用手由近向远挤压引流管或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C项,一般术后12~14日,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E项,胆总管下端阻塞引起T管引流过多。

  • 第14题:

    简述T管留置期间的护理。


    答案:
    解析:
    (1)注意无菌。(2)密闭和妥善固定。(3)保持引流通畅。(4)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的皮肤。

  • 第15题:

    患者,女性,48岁,急性胆管炎、胆管结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与腹腔引流管护理措施不同的是

    A.拔管前夹管观察1~2天
    B.保持引流管通畅
    C.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D.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E.每天更换引流袋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胆道T管引流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不同的是()

    • A、拔管前夹管观察1~2天
    • B、妥善固定引流管
    • 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 D、保持引流管通畅
    • E、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简述“T”管引流护理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T”管引流护理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
    ②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
    ③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

  • 第18题:

    简述“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


    正确答案: “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
    ①防止胆管逆行感染;
    ②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③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

  • 第19题:

    患者,女,36岁,行胆道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下列T形管的护理哪项不正确()。

    • A、T形管妥善固定
    • B、保持引流通畅
    • C、每周更换引流瓶一次
    • D、记录胆汁量及性质
    • E、观察全身情况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T”管护理不正确的是()

    • A、妥善固定
    • B、观察引流物的量和性质
    • C、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
    • D、通常留置3-5天拔管
    • E、拔管前夹管1-2天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T”管引流护理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T”管引流护理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
    ②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
    ③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T管引流的目的。

    正确答案: (1)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充血水肿,致胆汁排出受阻,通过T管使胆汁顺利引流出体外。
    (2)减压:减轻术后胆总管内压力,防止胆汁外漏,减少术后并发症。
    (3)抗炎:化脓性胆管炎经引流减压,可迅速控制感染,改善肝功能。
    (4)引流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术后也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
    (5)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挛缩、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方面妥善固定:将T管固定于腹壁,不可固定于床单,以防翻身、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第二方面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经常挤捏,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时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
    第三方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淀。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
    第四方面严格无菌操作:应每日更换引流袋。
    第五方面拔管指征: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4日,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注意观察病情,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T管24~48小时,病人无不适可予拔管。
    第六方面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出血或胆瘘的症状。
    第七方面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告知患者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指导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管道受压;淋浴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防感染;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