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软基地段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了防止挡土墙的地基不均匀沉陷设置沉降缝。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桥梁引道路面不均匀沉陷或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正确答案: 1)新填土与原土或两次填土的接茬未留成台阶状,使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2)填土通道漏夯实。机械推填土不分层,造成填土超厚,压实度不足。
    3)结构物周围,由于碾压困难,压实不足。
    4)冬季填土中有冻土块或填土中有废构件、砖渣、破管道等大块坚硬物件,使压实密度严重不均。
    5)最大干密度取值不准,或几种回填土仅对其中一种土进行击实试验,且实验值偏低。

  • 第3题:

    当地基有不均匀沉陷或冻胀时应设置()。

    • A、施工缝
    • B、伸缩缝
    • C、沉降缝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预防沉降量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过大的措施主要有结构措施、()、地基处理、预留超高值。

    • A、轻型结构
    • B、加大基础
    • C、施工措施
    • D、合理分缝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简述高填方渠段不均匀沉陷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高填方渠段不均匀沉陷的原因有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施工工艺方面的原因、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原因等。

  • 第6题:

    介绍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地面沉降是指某一范围地表地区的海拔高程,在某一时期缓慢降低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过量抽取地下液体(地下水、石油等)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垂直沉降,有时伴有水平方向的蠕动。
    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由土的孔隙水(液面)压力Pw和土颗粒的有效压力Ps共同承担,二者总合等于总应力P。即P=Pw+Ps。
    过量抽取地下液体,液面下降,液面压力逐渐减小,导致应力转移,土颗粒承担的有效压力等量缓慢增加,结果就会引起粘土层次生固结压密。
    同时含水层也会发生相应变形,由于上覆粘土层的固结变形和含水层的压密变形叠加,造成累进性应力转移,随着地下液面下降漏斗的持续扩大,造成了以抽汲井为中心的地面沉降不断发展。
    防治措施:加强地面沉降的实地调查、监测,重视当地粘土层等流变规律研究,对人为因素诱发的地面沉降,选择采取最佳控制措施,主要有:
    1.法加强地下水管理,停止或限制开采地下水,寻找地表水源,代替地下水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要。
    2.采用地表水人工回灌技术,促使地下水位回升。
    3.扩大地下水资源。合理规划,科学调度使用地下水,调节地下水开采层次。

  • 第7题:

    高填方路基沉降防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慢,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时间沉降
    • B、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 C、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 D、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应填筑细粒土
    • E、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从原地面1~2m高度范围内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正确答案:B,C,E

  • 第8题:

    单选题
    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的措施为()
    A

    减少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

    B

    一种施工措施

    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脚手架的稳固措施主要是防止立杆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架子整体沉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2)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3)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4)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2m高度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导致混凝土护坡出现变形、裂缝或断裂的原因包括施工质量、()、温度变化等。
    A

    不均匀沉陷

    B

    沉陷

    C

    沉降

    D

    高程降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介绍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地面沉降是指某一范围地表地区的海拔高程,在某一时期缓慢降低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过量抽取地下液体(地下水、石油等)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垂直沉降,有时伴有水平方向的蠕动。
    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由土的孔隙水(液面)压力Pw和土颗粒的有效压力Ps共同承担,二者总合等于总应力P。即P=Pw+Ps。
    过量抽取地下液体,液面下降,液面压力逐渐减小,导致应力转移,土颗粒承担的有效压力等量缓慢增加,结果就会引起粘土层次生固结压密。
    同时含水层也会发生相应变形,由于上覆粘土层的固结变形和含水层的压密变形叠加,造成累进性应力转移,随着地下液面下降漏斗的持续扩大,造成了以抽汲井为中心的地面沉降不断发展。
    防治措施:加强地面沉降的实地调查、监测,重视当地粘土层等流变规律研究,对人为因素诱发的地面沉降,选择采取最佳控制措施,主要有:
    1.法加强地下水管理,停止或限制开采地下水,寻找地表水源,代替地下水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要。
    2.采用地表水人工回灌技术,促使地下水位回升。
    3.扩大地下水资源。合理规划,科学调度使用地下水,调节地下水开采层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园路不均匀沉降的施工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1.路基填筑前,先清除基底的杂草、有机土及垃圾等,再压实基底原土。
    2.回填时,根据不同的土质要求分层填筑,同一水平层应填筑同类回填土。
    3.选用合适的压实机械和正确的压实方法,压实度要达到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
    4.若为软土路基,需先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面层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易翻挖的路面面层,适当提高路面的横坡,防止出现倒坡现象。
    5.若路面在铺筑前路基已下沉,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对已下沉路基进行超载预压,使已下沉路基稳定后再填补,若工期紧可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石灰混合料等换填。

  • 第14题:

    吹砂或填砂路基压实度不够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设备不匹配。
    (3)没有进行饱水碾压。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2、防治措施:
    (1)确保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匹配的压实机具组合,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工艺合理。
    (4)应进行全断面饱水碾压。

  • 第15题:

    预防工程沉降量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过大的措施主要有()。

    • A、结构措施
    • B、降低高程
    • C、施工措施
    • D、地基处理
    • E、预留超高值

    正确答案:A,C,D,E

  • 第16题:

    导致混凝土护坡出现变形、裂缝或断裂的原因包括施工质量、()、温度变化等。

    • A、不均匀沉陷
    • B、沉陷
    • C、沉降
    • D、高程降低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简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1.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地表;
    2.高矿化度的水进行漫灌,盐分滞留地表;
    3.具有积盐层的底土;
    4.区由于频繁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1.疏排,重视加强疏导排水系统建设;
    2.良好的灌溉制度,不用高矿化水或劣质水灌溉;
    3.地下水补给,防止地下水位升高;
    4.中耕,使表层土壤疏松,减少、消除盐分的局部聚集条件;
    5.改良,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
    6.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培肥的较好效果。
    选择作物品种,种植耐盐碱的树种作物。如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 第18题:

    脚手架的稳固措施主要是防止立杆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架子整体沉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2)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3)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4)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2m高度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 第20题:

    单选题
    软土地基上的填方路基设计时最关注的沉降量是(  )。[2007年真题]
    A

    工后沉降量

    B

    最终沉降量

    C

    瞬时沉降量

    D

    固结沉降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工后沉降量就是指从施工完毕直到沉降稳定这段时间内的沉降量;瞬时沉降量是指加载后地基瞬时发生的沉降,由于基础加载面积为有限尺寸,加载后地基中会有剪应变产生,剪应变会引起侧向变形而造成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是在基础荷载作用下,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骨架产生变形所造成的沉降;地基最终沉降量是指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软土地基上的填方路基设计时沉降是以控制工后沉降为标准,其变形主要是主固结沉降,即工后沉降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软基地段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粉喷桩、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及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或搅拌不均匀。
    (3)预压或超载预压时间不满足设计要求,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4)路基加载速率过快。
    (5)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交界处处理不当。
    (6)地质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粉喷桩、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搅拌均匀。
    (3)预压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4)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控制路基填筑速率。
    (5)对不同软基处理方式搭接处需处理到位。
    (6)施工中发现地质不均匀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1.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地表;
    2.高矿化度的水进行漫灌,盐分滞留地表;
    3.具有积盐层的底土;
    4.区由于频繁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1.疏排,重视加强疏导排水系统建设;
    2.良好的灌溉制度,不用高矿化水或劣质水灌溉;
    3.地下水补给,防止地下水位升高;
    4.中耕,使表层土壤疏松,减少、消除盐分的局部聚集条件;
    5.改良,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
    6.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培肥的较好效果。
    选择作物品种,种植耐盐碱的树种作物。如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高填方渠段不均匀沉陷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高填方渠段不均匀沉陷的原因有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施工工艺方面的原因、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原因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