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选用检测方法和在墙体上选定测点,应符合哪些要求?
第1题: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时,对于测点的布置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2题:
选用检测方法和在墙体上选定测点,除原位单剪法外,测点不应位于门窗洞口处;所有方法的测点不应位于补砌的临时施工洞口附近;砖柱和宽度小于()的承重墙,不应选用有较大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
第3题:
进行砌体各项强度指标检测时,每一测区应随机布置若干测点,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的检测方法有()。
第4题: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时,对于测点的布置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5题:
钻芯修正采用修正量方法时,芯样试件的数量和取芯位置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第6题:
原位轴压法测试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并应符合()的规定。
第7题:
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5m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m
同一墙体上,测点不宜多于1个,且宜先在沿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多于1个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0m
测试部位不得选在挑梁下、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墙梁的墙体计算高度范围内
第8题:
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个
两侧温度测点应全部布置在检测面的右下角
两侧均至少有一点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
测点应布置在距热桥为墙体厚度的3倍的范围内
第9题:
测试部位宜选在墙体中部距楼、地面1m左右的高度处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2m
同一墙体上,测点不宜多于1个,且宜选在沿墙体长度的中间部位
测点多于1个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5m
第10题:
烧结砖回弹法
原位轴压法
原位单剪法
原位双剪法
第11题: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应不小于1.5m
同一墙体上测点数不宜多于1个,测点数量不宜太多
限用于240mm砖墙
扁顶法应与其他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或砌体抗剪强度检测一同使用
第12题:
第13题:
砌体工程检测的测试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14题: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时,每一测区应随机布置若干测点,各种检测方法的测点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15题: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选择检测方法和墙体上选择测点均应符合相关要求,除()外,测点不应位于门窗洞口处。
第16题:
原位双剪法检测时,下列哪些部位不应布设测点()。
第17题:
原位轴压法有哪些限制条件()。
第18题:
砌体工程的现场检测,按对墙体损伤程度划分的两种方法中,对砌体结构的既有性能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第19题: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应不小于1.5m
测点数量不宜太多
测点宜选在窗下部位,且承受反作用力的墙体应有足够长度
原位单剪法应与其他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或砌体抗剪强度检测一同使用
第20题:
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
测点位置不应靠近裂缝
测点位置不应靠近有空气渗漏的地方
测点位置不应靠近墙体中心区域
第21题:
槽间砌体每侧的墙体宽度应不小于1.5m;
同一墙体上测点数不宜多于1个,测点数量不宜太多。
限用于240mm砖墙。
限用于370mm砖墙。
原位轴压法应与其他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或砌体抗剪强度检测一同使用。
第22题:
门、窗洞口侧边120mm范围内
后补的施工洞口和经修补的砌体
独立砖柱
完整墙体中部
第23题:
原位轴压法
扁顶法
原位单剪法
原位双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