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在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B、应在1.5min~2min内均匀加完,恒载2min后应测读变形值C、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并应直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荷D、以上说法都不对

题目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在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
  • B、应在1.5min~2min内均匀加完,恒载2min后应测读变形值
  • C、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并应直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荷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相似考题
更多“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在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以下说法正”相关问题
  • 第1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值,终止加载条件是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采用扁顶法试验时,实测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在标出水平槽位置处,剔除水平缝内的砂浆。水平槽的尺寸应略大于扁顶尺寸,开凿时不应损伤测点部位的墙体及变形测量脚标。应清理平整槽的四周,除去灰渣。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扁顶法正式测试前,应取预估破坏荷载的()进行加荷载测试。

    • A、5%
    • B、10%
    • C、15%
    • D、20%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工作应力时,正式测试应如何加载?


    正确答案: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载。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并应在1.5~2min内均匀完成,恒载2min后测读变形值。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直至实测变形值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载。

  • 第5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多孔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3条水平灰 ,宜取()mm~()mm。


    正确答案:270;300

  • 第6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普通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4条水平灰缝,宜取250mm。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判断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多孔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3条水平灰,宜取270mm-300mm。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扁顶法测试砌体受压弹性模量时,尚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
    A

    正式测试前,应反复施加10%的预估破坏荷载,其次数不宜少于3次

    B

    累计加荷的应力上限不宜大于槽间砌体极限抗压强度的50%

    C

    正式测试前,应反复施加10%的预估破坏荷载,其次数不宜少于5次

    D

    累计加荷的应力上限不宜大于槽间砌体极限抗压强度的80%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扁顶法测试砌体受压弹性模量时,累计加荷的应力上限不应大于槽间砌体极限抗压强度的()。
    A

    30%

    B

    50%

    C

    60%

    D

    8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普通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4条水平灰缝,宜取250mm。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以下哪个要求不正确()。
    A

    使用手持应变仪或千分表在脚标上测量砌体变形的初读数时,应测量3次,并应取其平均值

    B

    槽的四周应清理平整,并应除去灰渣

    C

    不用待读数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测试工作

    D

    开槽时不应操作测点部位的墙体及变形测量脚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用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应牢固粘贴两对变形测量脚标,脚标应位于水平槽正中并在槽同一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扁顶法测试砌体受压弹性模量时,累计加荷的应力上限不应大于槽间砌体极限抗压强度的()。

    • A、30%
    • B、50%
    • C、60%
    • D、80%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扁顶法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的()。

    • A、5%
    • B、10%
    • C、15%
    • D、20%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用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1)在选定的墙体上,标出水平槽的位置并应牢固粘贴两对变形测量的脚标。脚标应位于水平槽正中并跨越该槽;普通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4条水平缝,宜取250mm;多孔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3条水平灰缝,宜取270mm~300mm。
    (2)使用手持应变仪或千分表在脚标上测量砌体变形的初读数,应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3)在标出水平槽位置处,提出水平灰缝内的砂浆。水平槽的尺寸应略大于扁顶尺寸。开凿时不应损伤测点部位的墙体及变形测量脚标。应清理平整槽的四周,除去灰渣。
    (4)使用手持式应变仪或千分表在脚标上测量开槽后的砌体变形值,待读数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试验工作。
    (5)在槽内安装扁顶,扁顶上下两面宜垫尺寸相同的钢砧板,并应连接试验油路。
    (6)正式测试前,应进行试加荷载试验,试加荷载值可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0%。检查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上下压板和砌体受压面接触是否均匀密实。经试加荷载,测试系统正常后卸载,开始正式测试。
    (7)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载。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并应在1.5~2min内均匀加完,恒载2min后测读变形值。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直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荷。

  • 第16题:

    扁顶法实测墙体的受压弹性模量时,在完成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测试后,当选用250×250mm扁顶时,开凿第二水平槽普通砖砌体两槽之间的距离应相隔()砖。

    • A、4
    • B、5
    • C、6
    • D、7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值,终止加载条件是实测变形值达到()。


    正确答案:开槽前的读数

  • 第18题:

    填空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值,终止加载条件是实测变形值达到()。

    正确答案: 开槽前的读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扁顶法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的()。
    A

    5%

    B

    10%

    C

    15%

    D

    2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值,终止加载条件是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在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

    B

    应在1.5min~2min内均匀加完,恒载2min后应测读变形值

    C

    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并应直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荷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每级荷载可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0%,并应在1~1.5min内均匀加完,然后恒载2min。加荷至预估破坏荷载的80%后,应按原定加荷速度连续加荷,直至槽间砌体破坏。当槽间砌体裂缝急剧扩展和增多,油压表的指针明显回退时,槽间砌体达到极限状态。

  • 第22题:

    判断题
    扁顶法实测砌体受压弹性模量时,正式测试前应反复加20%的预估破坏荷载,其次应不宜小于3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以下哪些要求是正确的()。
    A

    使用手持应变仪或千分表在脚标上测量砌体变形的初读数时,应测量3次,并应取其平均值

    B

    开槽时不应操作测点部位的墙体及变形测量脚标

    C

    槽的四周应清理平整,并应除去灰渣

    D

    不用待读数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测试工作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用扁顶法测试墙体的受压工作应力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1)在选定的墙体上,标出水平槽的位置并应牢固粘贴两对变形测量的脚标。脚标应位于水平槽正中并跨越该槽;普通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4条水平缝,宜取250mm;多孔砖砌体脚标之间的距离应相隔3条水平灰缝,宜取270mm~300mm。
    (2)使用手持应变仪或千分表在脚标上测量砌体变形的初读数,应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3)在标出水平槽位置处,提出水平灰缝内的砂浆。水平槽的尺寸应略大于扁顶尺寸。开凿时不应损伤测点部位的墙体及变形测量脚标。应清理平整槽的四周,除去灰渣。
    (4)使用手持式应变仪或千分表在脚标上测量开槽后的砌体变形值,待读数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试验工作。
    (5)在槽内安装扁顶,扁顶上下两面宜垫尺寸相同的钢砧板,并应连接试验油路。
    (6)正式测试前,应进行试加荷载试验,试加荷载值可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0%。检查测试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上下压板和砌体受压面接触是否均匀密实。经试加荷载,测试系统正常后卸载,开始正式测试。
    (7)正式测试时,应分级加荷载。每级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5%。并应在1.5~2min内均匀加完,恒载2min后测读变形值。当变形值接近开槽前的读数时,应适当减小加荷级差,直至实测变形值达到开槽前的读数,然后卸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