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流砂防治的措施是()。A、水下挖土法(用于沉井不排水挖土下沉施工)B、打钢板桩法C、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D、地下水人工回灌法

题目

不属于流砂防治的措施是()。

  • A、水下挖土法(用于沉井不排水挖土下沉施工)
  • B、打钢板桩法
  • C、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 D、地下水人工回灌法

相似考题
更多“不属于流砂防治的措施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叫流砂?流砂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基坑挖土至地下水位以下,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坑下的土有时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的现象称为流砂。2.流砂防治的措施(1)枯水期施工:如果条件许可,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2)水下挖土法:水中挖土时,不抽水或者少抽水,保持坑内水压与地下水基本平衡。(3)抢挖法: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的速度大于冒砂的速度,挖到标高后立即抛入大石头以平衡动水压力,压住流砂。(4)采用井点降水法、打钢板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防止流砂产生。(5)设止水帷幕法:将连续的止水支护结构打入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从而使地下水只能从支护结构下端向基坑渗流,防止流砂产生。

  • 第2题:

    试述流砂现象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流砂的途径与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当水流在水位差作用下,对土颗粒产生向上的压力时,动水压力不但使土颗粒受到水的浮力,而且还受到向上的压力,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体随水流动的现象。
    途径:(1)减小或消除动水压力(2)水下挖土法(3)冻结法(4)枯水期施工(5)抢挖法(6)加设支护结构(7)井点降水。

  • 第3题:

    集水坑降水法是防治流砂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流砂防治的途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
    (2)打钢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5)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
    (6)地下连续墙法。

  • 第5题:

    流砂现象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采用坑外降低地下水位或采用水下挖掘。
    (2)增长渗流路径:打板桩。
    (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压重。
    (4)加固土层:冻结法、注浆法。

  • 第6题:

    地下水人工回灌法不是用于流砂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流砂防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抢挖法;
    (2)打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人工降低地下水;
    (5)地下连续墙法;
    (6)泥浆护壁施工工艺
    (7)桩基、沉井法、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截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内,以防止流砂现象。

  • 第8题:

    问答题
    流砂防治的途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正确答案: (1)抢挖法。
    (2)打钢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5)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
    (6)地下连续墙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流砂防治的途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
    (2)打钢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5)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
    (6)地下连续墙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防治流砂的方法有()。

    正确答案: 水下挖土法、冻结法、枯水期施工、抢挖法、加设支护结构、井点降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流砂现象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流砂的途径与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当水流在水位差作用下,对土颗粒产生向上的压力时,动水压力不但使土颗粒受到水的浮力,而且还受到向上的压力,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体随水流动的现象。
    途径:(1)减小或消除动水压力(2)水下挖土法(3)冻结法(4)枯水期施工(5)抢挖法(6)加设支护结构(7)井点降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流砂现象发生的关键所在,防治途径及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流砂现象发生的关键在于:动水压力的大小和方向;防治流砂的主要途径: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或者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其具体措施有:抢挖法、打钢板桩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法、水下挖土法、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在基坑四周修筑地下连续墙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防治流砂的方法有()。


    正确答案:水下挖土法、冻结法、枯水期施工、抢挖法、加设支护结构、井点降水

  • 第14题:

    流砂防治的途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正确答案: (1)抢挖法。
    (2)打钢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5)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
    (6)地下连续墙法。

  • 第15题:

    流砂防治的途径必须是减小动水压力。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在基坑周围打钢板桩是流砂防治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流砂防治的主要措施有()等

    • A、地下连续墙
    • B、打钢板桩
    • C、井点降水
    • D、集水坑降水
    • E、抢挖法

    正确答案:A,B,C,E

  • 第18题:

    简述流砂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流砂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
    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
    2.打钢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5.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
    6.地下连续墙法。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流砂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流砂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
    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
    2.打钢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5.在枯水季节开挖基坑。
    6.地下连续墙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流砂产生的原因是GD大于等于r,防治流砂的方法有()、()等。

    正确答案: 改变动水压力方向,增大动水压力路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流砂?流砂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基坑挖土至地下水位以下,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坑下的土有时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的现象称为流砂。
    2.流砂防治的措施
    (1)枯水期施工:如果条件许可,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
    (2)水下挖土法:水中挖土时,不抽水或者少抽水,保持坑内水压与地下水基本平衡。
    (3)抢挖法: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的速度大于冒砂的速度,挖到标高后立即抛入大石头以平衡动水压力,压住流砂。
    (4)采用井点降水法、打钢板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防止流砂产生。
    (5)设止水帷幕法:将连续的止水支护结构打入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从而使地下水只能从支护结构下端向基坑渗流,防止流砂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基坑开挖时流砂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流砂的具体措施。流砂发生的原因:当土中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

    正确答案: 土的有效重度时,则土粒间的压力全被抵消。此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入基坑,便发生流砂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集水坑降水法是防治流砂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