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矩分配法计算中,由A端传向B端的传递系数Cab表示的是:()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第4题: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的最后弯矩值等于()
第5题:
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6题: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
第7题:
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第8题:
结点A转动时,在AB杆A端产生弯矩的数值
结点A有单位转角时,在AB杆A端产生弯矩的数值
结点A上作用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弯矩的数值
结点A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弯矩的数值
第9题:
作用点在梁的中间时产生的弯矩最大
作用点在离固定端最近时产生的弯矩最大
作用点在离固定端最远时产生的弯矩最大
弯矩的大小与作用点的位置无关
第10题:
当B端转动时,所产生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
当B端转动时,所产生A端弯矩与B端弯矩的比值
当A端转动时,所产生A端弯矩与B端弯矩的比值
当A端转动时,所产生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
第11题: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
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
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
第12题:
历次分配弯矩之代数和
固端弯矩与历次分配弯矩之代数和
固端弯矩与历次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
历次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μab的数值等于:()
第16题:
悬臂梁在承受同一个集中载荷时()。
第17题: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Mji=CMij,其中Mij表示的是()
第18题:
力矩分配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为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
第19题:
在位移法计算中规定正的杆端弯矩是()
第20题:
固端弯矩
最后杆端弯矩
分配弯矩
结点约束弯矩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第23题:
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
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