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大坝等主体工程不宜建在()及与之有构造活动联系的分支断层上。A、活断层B、可能的活断层C、Ⅱ级区域性断层D、Ⅲ级区域性断层

题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大坝等主体工程不宜建在()及与之有构造活动联系的分支断层上。

  • A、活断层
  • B、可能的活断层
  • C、Ⅱ级区域性断层
  • D、Ⅲ级区域性断层

相似考题
更多“《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大”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应在( )阶段查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建筑物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和建议。

    A.规划
    B.项目建议书
    C.可行性研究
    D.初步设计

    答案:D
    解析: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可行性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物场地上进行。其基本任务是查明水库及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选定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论证,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 第2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峡谷河流坝址勘察时,各比选坝址应布置一条勘探剖面线,坝高()m及以上的主要坝址,应在主要勘探剖面线上、下游增加辅助剖面线。

    • A、30
    • B、50
    • C、70
    • D、100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和()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按规定进行。

    • A、地震安全性评价
    • B、地震破坏性分析
    • C、地震危险性分析
    • D、地震活动性分析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应采用的比例尺为()。

    • A、1:2000~1:10000
    • B、1:5000~1:2000
    • C、1:5000~1:10000
    • D、1:50000~1:100000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划分的岩体结构?(  )
    A

    整体结构

    B

    层状结构

    C

    碎裂结构

    D

    散体结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U,将岩体结构划分为块状结构、层状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 第6题:

    单选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中,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如下类型,正确的是()。
    A

    完整、完整性差、较破碎、破碎

    B

    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

    C

    完整、较完整、完整性差、较破碎、破碎

    D

    完整、较完整、完整性差、破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P第P.0.3条规定,依据岩体完整性系数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完整性差、较破碎、破碎五种类型。

  • 第7题:

    多选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土的渗透变形?(  )[2011年真题]
    A

    流土

    B

    突涌

    C

    管涌

    D

    振动液化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土的渗透变形特征应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和结构状态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G.0.1条第1款规定,土的渗透变形宜分为流土管涌、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四种类型。

  • 第8题:

    单选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大坝等主体工程不宜建在(  )及与之有构造活动联系的分支断层上。
    A

    活断层

    B

    可能的活断层

    C

    Ⅱ级区域性断层

    D

    Ⅲ级区域性断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5.2.8条规定,在构造稳定性方面,坝(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准则:①坝(场)址不宜选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40g的强震区;②大坝等主体建筑物不宜建在活断层上;③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建坝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 第9题:

    单选题
    某引水渠系工程渡槽采用墩基方案设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探钻孔孔滦布置原则为()。
    A

    桩基钻孔深度应进入桩端以下3m

    B

    桩基钻孔深度应进入桩端以下10~20m

    C

    墩基钻孔深度宜进入墩基以下5m

    D

    墩基钻孔深度宜进入墩基以下10~20m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采用墩基的渡槽,每个墩位至少应有1个钻孔,桩基孔深应进入桩端以下5m,墩基孔深宜进入墩基以下10~20m。

  • 第10题:

    单选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推荐的分类方法中,基本因素T是指()。
    A

    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

    B

    地下水评分、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

    C

    地下水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

    D

    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P,围岩分类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及主要结构面产状五个因素评分的总和为基本判据,以围岩强度应力为判定依据。其中基本因素围岩总评分T为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修正因素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之和。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应采用的比例尺为(  )。
    A

    1︰2000~1︰10000

    B

    1︰5000~1︰2000

    C

    1︰5000~1︰10000

    D

    1︰50000~1︰100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5.4.2条,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包括各比选坝址主副坝、导流工程和枢纽建筑物布置等有关地段。当比选坝址相距在2km及以上时,可分别单独测绘成图。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应采用的比例尺为()。
    A

    1:2000~1:10000

    B

    1:5000~1:2000

    C

    1:5000~1:10000

    D

    1:50000~1:100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当比较坝址相距2km及以上时,可单独测绘。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2000。

  • 第13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要求,规划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应包括()。

    • A、了解可能威胁水库安全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坡、泥石流等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可能影响
    • B、调查库岸稳定条件,初步预测水库运行后的坍岸形式和范围
    • C、初步查明可能产生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浸没范围和严重程度
    • D、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内容、布置方案和技术要求的建议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应在()阶段查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建筑物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和建议。

    • A、规划
    • B、项目建议书
    • C、可行性研究
    • D、初步设计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为查明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而取原状样进行室内试验,取样要求为()。

    • A、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5组
    • B、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6组
    • C、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10组
    • D、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12组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单选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和()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按规定进行。
    A

    地震安全性评价

    B

    地震破坏性分析

    C

    地震危险性分析

    D

    地震活动性分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按下列规定进行:①坝高大于200m或库容大于10×109m的大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坝高大于150m的大型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②其他大型工程可按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对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坝高为100~150m的工程,当历史地震资料较少时,应进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③地震危险性分析应包括工程使用期限内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坝、库区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坝址基岩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及反应谱等地震动参数,以及合成基岩地震动时程。

  • 第17题:

    单选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应在(  )阶段查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建筑物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和建议。
    A

    规划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

    D

    初步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物场地上进行。其基本任务是查明水库及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选定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论证,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 第18题:

    单选题
    某水电站作为近期开发梯级工程进行规划阶段坝址勘探,该坝址设计坝长400m,最大坝高为80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坝址轴线河床部位控制性钻孔设计深度宜为()。
    A

    40m

    B

    50m

    C

    80m

    D

    160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钻孔深度一般为1倍坝高。题中,最大坝高为80m,因此钻孔设计深度可取为80m。

  • 第19题:

    单选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应在()阶段查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建筑物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和建议。
    A

    规划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

    D

    初步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可行性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物场地上进行。其基本任务是查明水库及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选定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论证,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 第20题:

    单选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大坝等主体工程不宜建在()及与之有构造活动联系的分支断层上。
    A

    活断层

    B

    可能的活断层

    C

    Ⅱ级区域性断层

    D

    Ⅲ级区域性断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活断层会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内(一般为50~200年),活断层错动(包括引起强烈地震的突然错动和无震蠕滑错动)对工程可能产生直接破坏;②由于活断层突然错动引发强烈地震动,其巨大动荷载造成水工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库岸崩塌或滑坡、软基液化失效等,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 第21题:

    单选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推荐的分类方法中,修正因素是指()。
    A

    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

    B

    岩石强度评分和岩体完整程度评分

    C

    岩体完整程度评分和结构面状态评分

    D

    结构面状态评分和地下水评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P规定。围岩分类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及主要结构面产状五个因素评分的总和为基本判据,以围岩强度应力为判定依据。其中基本因素围岩总评分T为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修正因素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之和。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为查明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而取原状样进行室内试验,取样要求为()。
    A

    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5组

    B

    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6组

    C

    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10组

    D

    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12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渠道每一工程地质单元和渠系建筑物地基,每一岩土层均应取原状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主要岩土层累计试验组数不应少于12组。各土层应结合钻探选择适宜的原位测试方法。特殊性岩土应取样进行特殊性试验。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高混凝土坝,岩体力学参数需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岩体变形参数取原位试验成果的(  )作为标准值。
    A

    大值平均值

    B

    小值平均值

    C

    算术平均值

    D

    最小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E.0.4.2条规定,岩体变形参数取原位试验成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