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下列( )选项中的场地地基。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即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即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题目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下列( )选项中的场地地基。

  •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
  •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即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即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 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下”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的场地地基为( )。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地基和构筑物地基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没备基础地基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设备基础地基和构筑物地基

    答案:C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16.2.1条及条文说明。

  • 第2题:

    某黄土场地中拟建建筑物轮廓为20m×30m,采用单液硅化法消除地基湿陷性,满堂三角形布桩,钻孔间距为0.8m,压力灌注,湿陷性黄土层厚5.0m,孔隙比为0.95,灌注时硅酸钠溶液的相对密度为1.14,溶液填充孔隙的系数为0.7,加固该场地需用硅酸钠溶液( )t。(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
    A. 1166 B. 1265 C. 1317 D. 1368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6. 2. 2条:
    地基加固前,土的平均孔隙率为:n=e/(1+ e)= 0.95/(1+0.95)=0.487;
    拟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体积为:V=20×30×5=3000m3;
    则硅酸钠溶液的用量为Q=Vndsα=3000×0.487×1.14×0.7= 1165. 9t。

  • 第3题:

    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式的有()

    • A、灰土或素土垫层
    • B、挤密桩
    • C、预浸水处理
    • D、硅化法
    • E、石灰灌浆加固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处理()地基。()

    • A、粉土或砂土
    • B、黏性土
    • C、湿陷性黄土
    • D、素填土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进行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时,下述()不正确。()

    • A、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 B、施工前宜在现场进行单孔或群孔灌注溶液试验
    • C、采用压力灌注单液硅化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既有建筑物的加固
    • D、碱液法加固地基的深度,一般自基底起算2~5m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对加固的地基土检验的时间问隔从硅酸钠溶液灌注完毕算起应符合()。

    • A、3~7d
    • B、7~10d
    • C、14d
    • D、28d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 )中的场地地基。
    A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

    B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C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D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某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单液硅化法处理,场地尺寸为30m×30m,处理土层深度为7.0m,采用浓度为12%的水玻璃溶液掺2.5%的氯化钠,要求灌注时水玻璃溶液的相对密度为1.14,地基土天然孔隙比为1.0,填充系数为0.6,水玻璃出厂时比重为1.45,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加固整个场地需用配制后的水玻璃溶液()t。
    A

    2100

    B

    2155

    C

    2200

    D

    225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式的有()
    A

    灰土或素土垫层

    B

    挤密桩

    C

    预浸水处理

    D

    硅化法

    E

    石灰灌浆加固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单液硅化法处理,场地尺寸为30m×30m,处理土层深度为7.0m,采用浓度为12%的水玻璃溶液掺2.5%的氯化钠,要求灌注时水玻璃溶液的相对密度为1.14,地基土天然孔隙比为1.0,填充系数为0.6,水玻璃出厂时比重为1.45,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加固该场地时需从工厂购进水玻璃()t。
    A

    650

    B

    660

    C

    670

    D

    68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哪种方法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A

    砂石桩法

    B

    换填垫层法

    C

    强夯法

    D

    单液硅化法或减液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不针对地基湿陷性进行处理?(  )[2011年真题]
    A

    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

    B

    乙类建筑: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50mm

    C

    丙类建筑: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

    D

    丁类建筑: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B两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5.1.2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地基基础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①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层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②基底下湿陷性黄土层已经全部挖除或已全部处理;③丙类、丁类建筑地基湿陷量计算值小于或等于50mm。C项,根据第5.1.1条第3款规定,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建筑,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Ⅱ、Ⅲ、Ⅳ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D项,根据第5.1.1条第4款规定,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 第13题: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多层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B、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C、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Ⅲ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3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D、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Ⅳ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

    答案:A,B,C
    解析:
    A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025—2004)第6.1.5条第1款规定,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对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B项,根据第6.1.5条第2款规定,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对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CD两项,根据第6.1.5条第3款规定,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时,对多层建筑宜采用整片处理,地基处理厚度分别不应小于3m或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单层或多层建筑均不应大于200mm。

  • 第14题: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对加固的地基土检验的时间间隔从硅酸钠溶液灌注完毕算起应符合下列哪个选项的要求?()

    • A、3~7d
    • B、7~10d
    • C、14d
    • D、28d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哪种方法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 A、砂石桩法
    • B、换填垫层法
    • C、强夯法
    • D、单液硅化法或减液法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指采用()溶液。

    • A、CaSO4
    • B、Na2SO4
    • C、NaOH
    • D、Na2O·nSiO2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强夯地基适用于()。

    • A、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的地基
    • B、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工程
    • C、适用于松散砂土或经试验证明加固有效的粘土或人工填土的地基挤密加固工程
    • D、适用于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的地基加固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对加固的地基土检验的时间间隔从硅酸钠溶液灌注完毕算起应符合(  )。[2008年真题]
    A

    3~7d

    B

    7~10d

    C

    14d

    D

    28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8.4.2条第1款规定,硅酸钠溶液灌注完毕,应在710d后,对加固的地基土进行检验。

  • 第19题:

    单选题
    进行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时,下述()不正确。()
    A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B

    施工前宜在现场进行单孔或群孔灌注溶液试验

    C

    采用压力灌注单液硅化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既有建筑物的加固

    D

    碱液法加固地基的深度,一般自基底起算2~5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指采用()溶液。
    A

    CaSO4

    B

    Na2SO4

    C

    NaOH

    D

    Na2O·nSiO2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强夯地基适用于()。
    A

    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的地基

    B

    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工程

    C

    适用于松散砂土或经试验证明加固有效的粘土或人工填土的地基挤密加固工程

    D

    适用于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的地基加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在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时,下列有关试验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

    室内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可选用单线法压缩试验或双线法压缩试验

    B

    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可选用单线法载荷试验或双线法载荷试验

    C

    在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时,试坑深度不小于1.0m

    D

    按试验指标判别新近堆积黄土时,压缩系数a宜取100~200kPa压力下的值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处理()地基。()
    A

    粉土或砂土

    B

    黏性土

    C

    湿陷性黄土

    D

    素填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对加固的地基土检验的时间问隔从硅酸钠溶液灌注完毕算起应符合()。
    A

    3~7d

    B

    7~10d

    C

    14d

    D

    28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