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管机构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培训工作由()负责组织和管理。
第1题:
《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及数据内部管理办法(试行)》所称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和数据管理包括报表指标管理、()、数据收集审核、数据分析报告、信息共享披露以及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第2题:
()负责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的最终解释,并组织各级统计部门对制度解释和说明工作进行统一协调。
第3题: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本机构()问题的解释、说明和相关工作,包括内部未解决问题的收集、整理,问题的报送以及相关解释答复的内部传达等。
第4题:
银监会各级机构应建立非现场监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以()为核心的非现场监管业务培训。
第5题:
风险监管的方法一般分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两类
非现场监管是非现场监管人员按照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全面持续地收集、检测和分析被监管机构的风险信息
非现场监管是指认可机构必须定期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送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统计资料申报表、内部管理账目、其他管理资料和已公布的财务资料
非现场监管工作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督促被监管机构的整改进度和情况
第6题:
分析指标
统计指标
生成报表
分析数据
第7题:
监管部门
统计部
科技信息管理部门
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部门
第8题:
非现场监管负责人
主监管员
非现场监管员
非现场监管协调员
第9题:
风险为本监管理念
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技术
持续监管理念
第10题:
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结果可以反映被监管机构最新的状况,提高监管实效性
非现场监管加大被监管机构的工作量
非现场监管可以替代现场检查
非现场监管手段对被监管机构干扰程度小
非现场监管手段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有效配置资源,降低监管成本
第11题:
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制度
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
非现场监管制度
现场与非现场的协调配合
第12题:
监管部门
统计部
科技信息管理部门
办公室
第13题:
仅适用单类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特色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由相关监管部门具体负责,()协调管理。
第14题:
审慎监管会议由()组织完成。
第15题: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建立()的解释说明机制,加强对银监会内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培训指导,推动报表指标的贯彻执行。
第16题:
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由哪四部分组成()
第17题:
会机关有关职能部门
监管部门
统计部门
监管部门和统计部门
第18题:
银行业监管机构报送的基础报表体系
非现场监管人员使用的监管指标体系
非现场监管人员使用的生成(分析)报表体系
骆驼(CAMELS)评级体系
现场监管中获得的监管信息
第19题:
制度制定
制度解释和培训
制度培训
报表设计
第20题:
被监管机构报送的管理报告
被监管机构报送的报表
有关被监管机构的公开信息
有关被监管机构商业秘密的非公开信息
非正规渠道获得的消息
第21题:
监管部门
统计部门
科技信息管理部门
行政管理
第22题:
监管部门
统计部
科技信息管理部门
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部门
第23题:
现场检查
非现场监管
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
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