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以甲产品交换乙公司的乙产品.甲产品计税价格120万元,成本价90万元;乙产品计税价格100万元,成本价85万元,甲,乙公司增值税率均为17%,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20万元现金.则乙公司换入的甲产品实际成本为()万元。A、90B、108C、101D、120

题目

甲公司以甲产品交换乙公司的乙产品.甲产品计税价格120万元,成本价90万元;乙产品计税价格100万元,成本价85万元,甲,乙公司增值税率均为17%,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20万元现金.则乙公司换入的甲产品实际成本为()万元。

  • A、90
  • B、108
  • C、101
  • D、120

相似考题
更多“甲公司以甲产品交换乙公司的乙产品.甲产品计税价格120万元,成本”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6年甲公司有关待执行合同资料如下:2016年10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17年3月将生产的A产品销售给乙公司,A产品合同价格为100万元,乙公司应预付定金10万元,如甲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至2016年年末,A产品尚未开始生产,甲公司准备生产A产品时,原材料价格突然上涨,使得A产品成本超过财务预算,预计A产品成本为120万元。甲公司2016年年末收到乙公司预付定金10万元。甲公司该业务确认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 )万元。

    A.20

    B.15

    C.10

    D.30


    正确答案:C
    执行合同的损失=120-100=20(万元);不执行合同的损失=10(万元);故选择不应执行合同,确认营业外支出和预计负债,金额为10万元。

  • 第2题:

    甲公司以A产品交换乙公司的B产品,假设不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A产品成本为95万元(不考虑税),公允价值为110万元,乙公司B产品成本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交换过程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补价20万元,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105.30

    B.89.40

    C.117

    D.78.4


    答案:D

  • 第3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人账价值为( )万元。

    A.217.35

    B.271.35

    C.186.75

    D.202.50


    正确答案:A
    (150+30)+45+(150 × 17%+30 × 17%)-225 × 17%=217.35(万元)

  • 第4题:

    某公司生产联产品甲和乙。
    1月份甲和乙在分离前发生联合加工成本540万元,甲产品产量100公斤,乙产品的产量是60公斤。
    甲和乙在分离后,甲产品可直接出售,售价5万元/公斤,乙产品继续发生的单独加工成本为200万元,加工后乙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0万元/公斤,公司采用可变现净值法分配联合成本,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300万元
    B.乙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240万元
    C.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公斤
    D.乙产品的单位成本为4万元/公斤

    答案:A,B,C
    解析: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5×100=500(万元)
    乙产品可变现净值=10×60-200=400(万元)
    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540×(500/900)=300(万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540×(400/900)=240(万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300/100=3(万元/公斤)
    乙产品单位成本=(240+200)/60=7.33(万元/公斤)。

  • 第5题:

    甲、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3%,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相同,于20×5年12月20日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以A产品交换乙公司的B产品。A产品成本为9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消费税率10%;B产品成本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交换过程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万元,向运输公司支付运费2万元。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是( )万元。

    A.113
    B.93.3
    C.81.3
    D.91.3

    答案:D
    解析:
    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90+100×13%+100×10%-10-90×13%=91.3(万元)。
    借:库存商品——B 91.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0×13%)11.7
      银行存款 10
      贷:库存商品——A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13%)13
            ——应交消费税 (100×10%)10

  • 第6题:

    甲、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 13%,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相同,于独 2019 年 12 月 20 日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本期以自己的产品 A 交换乙公司的产品 B,假设不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 A 产品成本为 9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00 万元,消费税率 10%,乙公司 B产品成本为 80 万元,公允价值为 90 万元,资源税率 5%,交换过程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补价 10万元,乙公司自付运费成本 2 万元,甲公司换入 B 产品的入账价值是( )万元。

    A.113
    B.103
    C.101.7
    D.91.3

    答案:D
    解析:
    甲公司换入 B 产品的入账价值=90+100×13%+100×10%-10-90×13%=91.3(万元)

  • 第7题: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甲产品和乙产品为联产品。6月份发生加工成本900万元。甲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350万元,乙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250万元。采用售价法分配联合成本,乙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万元。

    • A、360
    • B、240
    • C、375
    • D、450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多选题
    2019年甲公司有关待执行合同资料如下:(1)2019年10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20年3月将生产的A产品销售给乙公司,A产品合同价格为100万元,乙公司应预付定金50万元,如甲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2)2019年11月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20年4月将生产的B产品销售给丙公司。B产品合同价格为200万元。如甲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B产品的违约金为合同价的30%。(3)由于2019年末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度的上升等因素,使得A产品和B产品成本超过财务预算,至2019年末A产品和B产品均已完工并验收入库,其中A产品成本为120万元,B产品成本为250万元。(4)至2019年末A产品和B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其中A产品公允价值为130万元,B产品公允价值为350万元。假定不考虑销售税费。(5)2019年末收到乙公司应预付定金5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下列有关甲公司与乙公司、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A产品销售合同中应确认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B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A产品销售合同中应确认预计负债50万元

    C

    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B产品销售合同中确认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

    D

    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B产品销售合同中确认预计负债60万元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产品销售合同:执行合同的损失=120-100=20(万元);不执行合同的违约损失=50万元;如果不执行合同按照市场公允价值130万元销售,产生利润=130-120=10(万元),不执行合同的净损失为50-10=40(万元);故应执行合同,确认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B产品销售合同:执行合同的损失=250-200=50(万元);不执行合同的损失(违约金)=200×30%=60(万元);不执行合同按照市场公允价值350万元销售,产生利润=350-250=100(万元),不执行合同的净收益为100-60=40(万元);故应不执行合同,确认预计负债60万元。

  • 第9题:

    多选题
    A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以总价450万元的价格销售甲、乙、丙三种商品。甲、乙、丙三种商品的单独售价分别为120万元、180万元、240万元。A公司经常将甲产品和乙产品打包按照210万元出售,丙产品单独按照240万元出售。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甲产品应确认收入为120万元

    B

    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126万元

    C

    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240万元

    D

    甲产品应确认收入为84万元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丙产品单独售价与经常交易价格相同,甲产品和乙产品打包出售的折扣为120+180-210=90(万元),该销售合同的合同折扣为120+180+240-450=90(万元),则合同折扣90万元应由甲产品和乙产品承担,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240万元,甲产品应确认的收入=120-90×120/(120+180)=84(万元),乙产品应确认的收入=180-90×180/(120+180)=126(万元)。

  • 第10题:

    单选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与乙公司的一批自产产品进行交换。甲公司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场价格为200万元。乙公司自产产品的成本为120万元,市场价格为180万元。乙公司另向甲公司支付补价23.4万元,其中包括由于换出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同而支付的补价20万元,以及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3.4万元。则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

    180

    B

    176.6

    C

    120

    D

    2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00-23.4+3.4=180(万元),选项A正确。

  • 第11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以自产产品对乙公司投资,双方协议按产品的售价作价。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00万元,假设售价和计税价格均为220万元,乙公司收到投入的产品作为原材料使用。要求:(1)编制甲公司以产品投资的会计分录。(2)编制乙公司收到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甲、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甲公司本期以自产A产品交换乙公司的B产品,甲公司的A产品成本300万元,公允价值(不含增值税)和计税价格均为27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乙公司的B产品成本230万元,公允价值(不含增值税)和计税价格均为280万元,消费税税率5%,交换过程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1.7万元。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

    280

    B

    271.70

    C

    276.80

    D

    249.81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的补价=280-270=10(万元);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270+10=280(万元)。
    【该题针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13题:

    西南公司 3 月份共销售甲产品 700 件,乙产品 600 件。3 月份甲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

    本为 2000 元、乙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 1000 元。则西南公司 3 月末结转已售产品成本

    的会计分录应当是( )。

    A、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B、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C、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D、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的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计税价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

    ②库存商品-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17.35

    B.271.35

    C.186.75

    D.202.50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材料入账价值=(150+30)+45+(150×17%+30×17%)-225×17%=217.35(万元)

  • 第15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5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和乙公司取得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分别为( )万元。

    A.200,200

    B.234,200

    C.200,234

    D.234, 234

  • 第16题: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甲产品和乙产品为联产品。6月份发生加工成本300万元。甲产品和乙产品在分离点上的数量分别为300个和200个。采用实物量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 )万元。

    A.180
    B.120
    C.150
    D.225

    答案:A
    解析:
    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300/(300+200)×300=180(万元)。

  • 第17题:

    (2016年)甲、乙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甲公司以一批产品换取乙公司闲置未用的设备,产品的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等于计税价格);乙公司设备的原价为420万元,已计提折旧70万元(不考虑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额),无法取得其公允价值,乙公司需支付补价给甲公司60万元,另承担换入产品的运费5万元,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乙公司应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10万元
    B.甲公司应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10万元
    C.乙公司应确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15万元
    D.乙公司换入产品的入账价值为363万元
    E.甲公司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342万元

    答案:D,E
    解析:
    因为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采用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350+400×13%-60=342(万元)。
      借:固定资产             342
        银行存款             60
        贷:库存商品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2(400×13%)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产品的入账价值=420-70+60+5-400×13%=363(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0
        累计折旧       70
        贷:固定资产      420
      借:库存商品            363(415-5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2
        贷:固定资产清理          350
          银行存款             65(60+5)

  • 第18题:

    甲公司是A产品的专利权人,乙公司未经授权制造和销售该专利产品。甲发现后对乙提起侵权之诉。经查,乙共销售侵权产品800件,因乙的侵权行为,甲少销售600件。甲销售专利产品每件获利2000元,乙销售侵权产品每件获利1000元。乙应赔偿甲()。

    A.60万元
    B.80万元
    C.120万元
    D.160万元

    答案:C
    解析:
    2020 / 2019版教材P32
    在建设工程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中,最主要的还是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数额有4 种确定方法: (1)侵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2)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3)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4)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如侵犯的是建设工程专利权,应当为1 万元以上100 万元以下的赔偿;侵犯的是建设工程著作权,应当是50 万元以下的赔偿;侵犯的是建设工程商标权,应当是300万元以下的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本题中,因乙的侵权行为,甲少销600件,甲销售专利产品每件获利2000元,因而侵权的赔偿数额为120万元。

  • 第19题:

    单选题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甲产品和乙产品为联产品。2018年6月份发生加工成本600万元。甲产品和乙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总额为750万元,其中甲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450万元,乙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300万元。采用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  )万元。
    A

    360

    B

    240

    C

    300

    D

    45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联合成本分配率=600÷750=0.8。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甲产品销售价格总额=0.8×450=360(万元)。

  • 第20题:

    单选题
    甲、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甲公司本期以自产A产品交换乙公司的B产品,甲公司的A产品成本30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27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乙公司的B产品成本230万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280万元,消费税税率5%,交换过程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是()
    A

    278.30万元

    B

    280万元

    C

    276.80万元

    D

    249.81万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300-30)+10=280(万元)
    【该题针对“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21题:

    多选题
    甲.乙公司与产品相关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以一批A产品换取乙公司的生产用设备B。A产品的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等于计税价格);B设备的原价为420万元,已计提折旧70万元,无法取得其公允价值,税务机关核定其发生的增值税为59.5万元。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8.5万元,另为换入产品支付运费5万元。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甲公司换入设备B的入账价值为350万元

    B

    乙公司换入产品的入账价值为355万元

    C

    乙公司应确认固定资产的处置损失10万元

    D

    甲公司应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10万元


    正确答案: D,C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甲、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17%,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相同,2009年12月20日,甲公司以A产品交换乙公司的B产品,假设不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A产品(属于应税消费品)成本为95万元,公允价值为110万元,消费税税率10%,乙公司B产品成本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交换过程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补价20万元,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

    117

    B

    89.40

    C

    78.4

    D

    107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甲公司换入B产品的入账价值=95+110×17%-20-90×17%=78.4(万元)。

  • 第23题:

    单选题
    A公司销售的产品包括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甲产品经常单独出售,其可直接观察的单独售价为60万元;乙产品和丙产品的单独售价不可直接观察,A公司采用市场调整法估计乙产品的单独售价为30万元,采用成本加成法估计丙产品的单独售价为10万元。A公司经常以60万元的价格单独销售甲产品,并且经常将乙产品和丙产品组合在一起以20万元的价格销售。假定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2018年A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向其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合同总价款为80万元,这三种产品构成3个单项履约义务。2018年A公司确认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的收入的金额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产品确认收入为48万元

    B

    乙产品确认收入为15万元

    C

    丙产品确认收入为5万元

    D

    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确认总收入为80万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