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18年高考如约而至,首批()参加高考,考生总数达975万,为2010年来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届,是高中新课标公布后的首次高考。A、“90后”B、“95后”C、“00后”D、“10后””相关问题
  • 第1题:

    调查显示,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状元最钟情中国六星级大学。高考状元并不“超凡脱俗”,首选最赚钱的热门专业,如工商管理、经济学和电子信息学等,而冷门艰苦、低薪的专业鲜有状元问津。因此,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职业普遍预期是:高考状元毕业后理所当然成为商界的“职场状元”。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


    A.在商界打拼的高考状元出现过亿万富翁,但未出现商界的顶尖人物
    B.不少高考状元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成为学术领军人物
    C.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直接在国内就业或创业的较少,大多选择赴国外深造
    D.高考状元结业后大多从事“高薪职业”,且跻身各行业白领或金领阶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削弱论证。

    论点:高考状元毕业后理所当然成为商界的“职场状元”。论据:高考状元并不“超凡脱俗”,首选最赚钱的热门专业。

    A项中,商界打拼的高考状元出现亿万富翁,因“职场状元”并非就必须是第一或者顶尖人,因此属于“职场状元”,支持题目中的论点,无法削弱;

    B项中,高考状元从事学术研究,举反例反驳题干中论点,高考状元并没有踏入商界,也就没有所谓的“职场状元”,举反例否论据,可以削弱;

    C项中,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国外深造与其能否成为“职场状元”并没有直接关系,无法削弱;

    D项中,跻身各行业白领或金领阶层,说明高考状元在职场表现不错,支持题目中的论点,无法削弱。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 第2题:

    某家媒体公布了某市二十所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并按升学率的高低进行排序。
    专家指出.升学率并不能作为评价这些高中的教学水平的标准。
    以下哪项不能作为支持专家论断的论据?

    A:学生在进入这些高中前,需要参加本市的高中入学考试,而这些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有明显的差距
    B: 本市升学率高的高中配备了优秀的教师
    C: 有些高考升学率较高的高中其平均高考成绩却低于升学率较低的高中
    D:有些高中之所以升学率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考生虽然高考成绩很好,但是由于选择专业和大学的倾向性,而决定复读

    答案:B
    解析:
    题干要求选择不能支持的选项。
    题干中专家的论断是升学率不能作为评价这些高中的教学水平的标准。A
    项说明升学率高的学校可能是本身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基础就好.
    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关系不大。支持了专家的论断;C项直接支持了专家的论断;D
    项也从侧面说明了升学率低可能另有他因而不是由于教学水平低,支持了专家的论断。
    而B项说明升学率高的高中教学水平高,反而削弱了专家的论断。故答案选B。

  • 第3题:

    某家媒体公布了某市二十所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并按升学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专家指出,升学率并不能作为评价这些高中的教学水平的标准。以下哪项不能作为支持专家论断的论据?

    A.学生在进入这些高中前.需要参加本市的高中入学考试。而这些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有明显的差距。
    B.本市升学率高的中学配备了优秀的教师。
    C.有些高考升学率较高的中学其平均高考成绩却低于升学率较低的中学。
    D.有些升学率较低的中学出现了很多高考成绩优异的毕业生。
    E.有些中学之所以升学率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考生虽然高考成绩很好,但是由于选择专业和大学的倾向性,而决定复读。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我国高考在文革期间被中断,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于()

    • A、1977年
    • B、1978年
    • C、1979年
    • D、1980年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沈某,某市师大附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主诉:害怕考试,受不了高考压力,对高考没把握,害怕有负父母、亲友、师长的厚望。其家人介绍沈某最近几天情绪不稳,说高考没把握,不太想参加考试。结果,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凌晨,沈某在家中服农药自杀。如何针对自杀行为者进行心理护理?


    正确答案:解除心理危机;观察心理行为;重建心理健康;调动社会支持

  • 第6题:

    《2015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全国()连续5年下降后,2014年实现首次回升,达到939万人,总体呈现出止跌趋稳的态势。尽管如此,高校的生源“危机”并未完全缓解。

    • A、高中毕业人数
    • B、高考报名人数
    • C、高考特招人数
    • D、高校毕业人数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教育部的新政策规定了异地高考的三个条件:一是家长的基本条件:在异地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房、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是该地的常住人口;二是学生的条件:何时在流入地上学才能进行异地高考,需由当地定夺;三是城市本身的需要:学生流入地自行决定是否需要学生家长从事的行业,是否需要这个群体。最可能得出以下哪项?()

    • A、如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直在流入地上学,就能在该地参加高考
    • B、如果考生家长在异地所从事的行业为当地所需要,那么考生可以在该地参加高考
    • C、如果考生家长不是流入地的常住人口,那么考生就不能在该地参加高考
    • D、如果考生家长在异地有稳定的工作,那么,考生一定能够在该地参加高考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沈某,某市师大附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主诉:害怕考试,受不了高考压力,对高考没把握,害怕有负父母、亲友、师长的厚望。其家人介绍沈某最近几天情绪不稳,说高考没把握,不太想参加考试。结果,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凌晨,沈某在家中服农药自杀。沈某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害怕成绩不理想、考试不成功

  • 第9题:

    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 A、甲为他人组织国家司法考试作弊提供作弊器材
    • B、乙为实施高考作弊,向他人出售司法考试的试题、答案
    • C、丙代替他人参加高考
    • D、丁找他人代替自己参加高考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问答题
    沈某,某市师大附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主诉:害怕考试,受不了高考压力,对高考没把握,害怕有负父母、亲友、师长的厚望。其家人介绍沈某最近几天情绪不稳,说高考没把握,不太想参加考试。结果,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凌晨,沈某在家中服农药自杀。沈某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害怕成绩不理想、考试不成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今年各地高考人数普降,这其中有许多深层的原因,一是现在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绝对人数少了;二是不少地方正在推进课改,这使得一些非应届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较大,放弃复读,考生相应地比往年有所减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的就业神话破灭,高中毕业生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受到动摇,部分学生因此转变观念,甚至不参加高考。高考人数下降一方面有利于录取率回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变,这有利于社会成才观的理性化。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今年高考应届生以“90后”居多

    B

    推行课改影响的主要是非应届考生

    C

    金融危机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是高考人数普降的最重要原因

    D

    高考人数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生于1985~1990年的学生观念的转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由“现在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大多数是‘90后’”可知,今年高考应届生“90后”占大多数;B项,由“不少地方正在推进课改,这使得一些非应届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较大,放弃复读”可知,受课改影响主要是非应届生;C项,由“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知,高考人数普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D项,文段中最后一句说的“学生”主要是指“90后”,出生在第三个生育高峰期之后,而不是出生于第三个生育高峰之间。

  • 第12题:

    问答题
    沈某,某市师大附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主诉:害怕考试,受不了高考压力,对高考没把握,害怕有负父母、亲友、师长的厚望。其家人介绍沈某最近几天情绪不稳,说高考没把握,不太想参加考试。结果,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凌晨,沈某在家中服农药自杀。如何针对自杀行为者进行心理护理?

    正确答案: 解除心理危机;观察心理行为;重建心理健康;调动社会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三学生小王高考前为排解压力,无照骑摩托车进山放松。路上被交警查处后,作出罚款500元、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因高考临近,其父亲提出申请,希望能允许小王全身心地参加高考,在高考之后继续接受法律处罚。交警中队研究后同意了小王父亲的申请。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我们常说“法律无情”。高三学生小王无照驾驶,因其高考生的特殊身份,交警中队做出了延期拘留的处理决定。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不仅有其“无情”、威严的一面,也有其“温情”、灵活的另一面。在交通执法中实行柔性的宽严相济的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执法效果,在执法中普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此事件中的交警中队没有强硬执法、照搬法条,而是站在一个高考考生及其家庭的角度,充分考虑违法者的实际情况——高考在即,又是初犯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本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理念,交警中队采取了“暂缓执行”的弹性处罚方式。相信经过此番事情的教育感化之后,学生小王会更加珍惜即将到来的高考机会,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更加懂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这才是法律教育作用的真正目的。
      
      其次,我们要清楚柔性执法是什么。柔性执法即柔和执法。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作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层执法人员更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抛弃一脸严肃、“高高在上”的样子,在法治框架下将“微笑”融入执法过程中,将人性化融入处理方式中。针对不同情节的违法行为施以宽严相济的处罚措施,做到案件处理合法、合情、合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杜绝“重处罚轻教育”、“只处罚不教育”等以罚代管的现象。让政府管理更容易被管理对象理解和接受,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这正是柔性力量的强大。
      
      最后,我们要区分柔性执法不是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霍乱法纪,而是一种执法理念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社会矛盾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社会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法律意识、程序意识、服务意识,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
      
      宽严相济、柔性执法正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作思路,未来也即将开创一个新的工作局面。希望我们不再看到城管与摊贩、交警与司机的“互殴”,不再听到群众对选择执法、钓鱼执法、暴力执法的抗议,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缓、和谐的执法环境。

  • 第14题:

    甲乙两省分别命题高考,现有甲省的 A 考生高考分数 605 分,乙省 B 考生高考分数 597 分,所以 A考生的分数肯定高于 B 考生的分数。


    答案:错
    解析:

  • 第15题:

    我国高考在文革期间被中断,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于()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A

  • 第16题:

    研究全国的自学高考的考生,上海自学高考的考生是()

    • A、样本
    • B、总体
    • C、样本统计量
    • D、总体参数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是()。

    • A、缩小内涵
    • B、扩大内涵
    • C、扩大外延
    • D、缩小外延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其实,遏制高考移民和推进异地高考,是可以()的,而其办法就是深入推进高考制度(),打破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如果全国所有考生可在任何地方报名高考,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大学,高考不再跟属地捆绑,也就不存在异地高考一说。填入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谋而合;改变
    • B、异曲同工;变革
    • C、并行不悖;改革
    • D、并驾齐驱;变动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本地户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福建省异地高考自此“大门”开启,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之路更为便利。这一政策表明,在我国()。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B、公民平等地制定法律
    • C、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
    • D、公民履行相同的义务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2018年高考如约而至,首批()参加高考,考生总数达975万,为2010年来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届,是高中新课标公布后的首次高考。

    • A、“90后”
    • B、“95后”
    • C、“00后”
    • D、“10后”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2018年高考如约而至,首批()参加高考,考生总数达975万,为2010年来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届,是高中新课标公布后的首次高考。
    A

    “90后”

    B

    “95后”

    C

    “00后”

    D

    “10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2015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全国()连续5年下降后,2014年实现首次回升,达到939万人,总体呈现出止跌趋稳的态势。尽管如此,高校的生源“危机”并未完全缓解。
    A

    高中毕业人数

    B

    高考报名人数

    C

    高考特招人数

    D

    高校毕业人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研究全国的自学高考的考生,上海自学高考的考生是()
    A

    样本

    B

    总体

    C

    样本统计量

    D

    总体参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临近高考前,两个见义勇为的高中生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受伤后没能参加高考。教育部门决定为两位考生设置单独高考,同时有人提出将道德素质纳入高考加分。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