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
第1题: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B.生态农业能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形成集约优势
C.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农业体系
D.生态农业是兼顾资源、环境、效率、效益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畜禽生态()是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5题: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重点产业体系包括()。
第6题: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第7题:
国家有关部门强调,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这一要求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态效益②降低价格,稳定农产品市场 ③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④发挥规模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8题: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
第9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
第10题:
科技养殖
人工养殖
传统养殖
健康养殖
第11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视野
转变财政支农方式
第12题:
种植结构优化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用水定额指标
资源再利用
第13题: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节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健康养殖、防灾减灾、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应用。属于( )。
A、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B、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C、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D、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答案:B
解析: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包括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农业节水、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绿色增产、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成果集成应用。
第14题:
第15题: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类型可分为立体种养殖、物质循环利用、生物相克避害等类型。以下属于我国生态农业典型类型中物质循环利用类型的是()
第16题:
三位一体循环生态模式是指()的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7题:
制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第18题: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5亿元,在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23个省份建设61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面积可达67万亩,区域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化肥农药减施率达到32%。
第19题:
农业生态学的知识可应用于()。
第2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当推进(),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约的先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推动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生态农业。
第21题: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5亿元,建设61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示范面积可达67万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化肥农药减施率达到32%。
第22题:
畜禽粪污
秸秆
农膜
第23题:
农牧业
畜牧业
养殖业
农业
第24题:
农业发展生态化决策
农业区划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农业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