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字结构分析“耳”、“鄙”等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义;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义。
第1题:
鄙、融、鞍、攻、赋、除、耨、题
鄙:从邑,啚声,本义是边邑。意符“邑”,与城邑有关。
融:从鬲,虫省声,本义是炊气上腾的样子。意符“鬲”,与釜锅有关。
鞍:从革,安声,本义是马鞍。意符“革”,与熟皮有关。
攻:从攴,工声,本义是攻击。意符“攴”,与手的动作有关。
赋:从贝,武声,本义是敛收钱财。意符“贝”,与钱货有关。
除:从阜,余声,本义是殿阶。意符“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
耨:从耒,辱声,本义是除草农具。意符“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
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意符“页”,与人头有关
鄙:从邑,啚声,本义是边邑。意符“邑”,与城邑有关。融:从鬲,虫省声,本义是炊气上腾的样子。意符“鬲”,与釜锅有关。鞍:从革,安声,本义是马鞍。意符“革”,与熟皮有关。攻:从攴,工声,本义是攻击。意符“攴”,与手的动作有关。赋:从贝,武声,本义是敛收钱财。意符“贝”,与钱货有关。除:从阜,余声,本义是殿阶。意符“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耨:从耒,辱声,本义是除草农具。意符“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意符“页”,与人头有关。
鄙:从邑,啚声,本义是边邑。意符“邑”,与城邑有关。融:从鬲,虫省声,本义是炊气上腾的样子。意符“鬲”,与釜锅有关。鞍:从革,安声,本义是马鞍。意符“革”,与熟皮有关。攻:从攴,工声,本义是攻击。意符“攴”,与手的动作有关。赋:从贝,武声,本义是敛收钱财。意符“贝”,与钱货有关。除:从阜,余声,本义是殿阶。意符“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耨:从耒,辱声,本义是除草农具。意符“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意符“页”,与人头有关。
第2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
假借义;本义
略
第3题:
下列各句中包括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第4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
第5题:
翻译: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6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第7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15题:
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义。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16题:
直不百步耳。“直”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17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义。
第18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耳”、“鄙”等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
第19题:
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