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题目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一规定反映了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重复性供述均应予以排除
    B.采用刑汛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C.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一)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据此,该重复性供述的排除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两种例外情形,故A选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应当予以排除,故B项错误。根据第56条,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D项必须是在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该物证、书证才能够排除。

  • 第3题:

    严禁以() 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 A、暴力
    • B、威胁
    • C、引诱
    • D、欺骗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讯问的时候,应当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严禁使用()等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

    • A、刑讯逼供
    • B、威胁
    • C、引诱欺骗
    • D、指供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凡经查证属实属于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列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是()

    • A、采用威胁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
    • B、经过暴力得到的证人证言
    • C、被害人的陈述是在侦查人员的暗示和提示下作出的
    • D、犯罪嫌疑人被刑讯逼供后作出的有罪供述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A、刑讯逼供
    • B、威胁
    • C、引诱
    • D、欺骗

    正确答案:A,B,C,D

  • 第11题:

    多选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B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C

    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

    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应当予以排除,故B项错误。根据第54条,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D项必须是在不能补正的情况下,该物证、书证才能够排除。

  • 第12题:

    单选题
    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 ( )
    A

    予以采用

    B

    区别性采用

    C

    予以排除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下列()。

    A.证人证言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C.被害人陈述

    D.物证


    参考答案:ABC

  • 第14题:

    共用题干

    关于证据的说法,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B: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C: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答案:A,B,C
    解析:
    证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证据为本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不能认定案件事实。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诉讼中的案件事实应依据证据认定,但对证据在认定事实中的决定性作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这与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59、195条,《刑诉解释》第63条规定,A中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能定罪;B中只有被害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也不能定罪;C中不能互相印证的口供,不能定罪;D中二人并非共同犯罪,但既有口供,又有子弹、被害人等证据,比较起来,只有D项是最有理由可以作出有罪推定的。
    其中A属于电子数据,B属于视听资料,D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李某的证言系听徐某讲述,所以是传来证据;不必经过推理过程就可以直观地说明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发生、这种犯罪行为是否是正在被追诉的人实施的,所以是直接证据;可以肯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所以是有罪证据;是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是言词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刑诉解释》和《高检规则》的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本题选项A中,王某因受到欺骗而作出了有罪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选项B中,作案工具是物证,不是言词证据,故侦查人员虽有违反《刑事诉讼法》进行搜查的行为,但该违法行为所获取的证据,不属于我国法律排除的证据范围。选项C中,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对根据该供述而查获的作案工具,如果查证属实,是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0条的规定,选项D正确。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第49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故B选项正确。值得注意的是D选项,此项为刑事诉讼法草案中的内容,后在全国人大审议时被修改为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因此,D项错误。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为了防止误认事实或发生其他危险性,而在运用某些证明力显然薄弱的证据认定案情时,必须有其他证据补强其证明力,才能被法庭采信为定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强调了不能把被告人的供述作为定罪和处罚的唯一证据,口供必须得到其他证据的补强才具有证明力,A项错误。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37条规定,CD项错误。
    《刑诉解释》第64条,《高检规则》第437条。证明对象的一般理论,结合刑法规定。

  • 第15题:

    经查证确属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下列哪种证据属于此类()。

    • A、书证
    • B、视听资料
    • C、犯罪嫌疑人供述
    • D、鉴定结论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 B、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 C、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 D、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凡采用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手段收集证据,都是非法证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以下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有()。

    • A、采用暴力的方法收集的被害人陈述
    • B、不符合法定程序收集书证并不能补正的
    • C、采用刑讯逼供的方法获取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 D、采用威胁的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以下关于非法言词证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属于非法证据
    • B、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证据
    • C、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法院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 D、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以刑讯逼供、诱骗等非法方法获取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 A、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 B、证人证言
    • C、被害人陈述
    • D、被告人的供述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多选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重复性供述均应予以排除

    B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应当予以排除

    C

    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D

    物证、书证的收集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①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②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据此,该重复性供述的排除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两种例外情形。
    BC两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据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应当予以排除。
    D项,根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必须是在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该物证、书证才能够排除。

  • 第23题:

    多选题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些理解是不正确的?()
    A

    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

    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

    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

    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
    A

    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

    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

    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

    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通常是一种规范语句。规范语句分为命令句和允许句。命令句是指使用了“必须”“应该”或“禁止”等助动词的语句。允许句是指使用了“可以”等助动词的语句。据此,该条文属于规范语句中的命令句。
    B项,按照规则规定和限定人们行为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该条文内容具有强制性,不允许人们随意变更,表达的是一个强行性规则
    C项,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其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该条文内容明确肯定,表达的是一个确定性规则
    D项,该条文表达的假定条件为“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法律后果为“予以排除”,没有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