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自首”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唐朝法律中的自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犯罪被揭发后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唐代称作自首B.唐律中.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并非都可自首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D.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但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


    正确答案:A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代罪行的,称之为自首。但是犯罪被揭发或者被官府追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之为自新。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BCD选项均正确,不选。

  • 第2题:

    下列对于自首和坦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首要求犯罪人如实供述自己犯罪的全部事实细节,而坦白只要求供述主要的犯罪事实即可
    B:自首要求犯罪入主动投案,坦白的犯罪人则是被动归案
    C:自首是法定量刑情节,而坦白属于酌定量刑情节
    D:自首与坦白的犯罪人处罚上均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B
    解析:
    【考点】自首和坦白。详解:自首与坦白均要求犯罪人如实供述主要的犯罪事实即可,并不要求如实供述自己犯罪的全部事实细节,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根据《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本条确定的就是坦白从宽的原则。由此可见,在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成立坦白。而自首是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因此B选项正确,当选。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自首与坦白均属于刑法总则中明文规定的量刑情节,因此属于法定量刑情节,C选项错误,不当选。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对于坦白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因此D选项错误,不当选。

  • 第3题:

    特别自首


    正确答案: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 第4题:

    什么是“自首”?


    正确答案: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自首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②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③必须接受审查和追诉。

  • 第5题:

    什么是自首?犯罪嫌疑人产生自首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自己主动向公安、检察机关投案,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检举揭发同伙或提供其他线索。
    犯罪嫌疑人产生自首的心理原因,
    一是主体犯罪心理结构没有定型,在犯罪行为实施后,其原有的道德观、法制观、羞耻感等在其个性心理结构中开始占上风,产生了悔罪感,并且确信坦白自首可以获得从宽处理。二是主体外存在着迫使其放弃对抗心理的因素。

  • 第6题:

    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首只适用于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前
    • B、自首分为普通自首和特别自首
    • C、某A前一天自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并交代所有罪行,第二天失踪了,该A属于自首
    • D、以上说法只有一项是对的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下面关于唐朝的自首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首
    •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 C、自首者可以免罪
    • D、对于自首如实交待的部分,不再追究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唐律中规定了自首的原则,其中一条规定"遣人代首"是指:()

    • A、被遣送之人自首
    • B、遣送官府自首
    • C、派遣官府人员接受自首
    • D、有容隐关系的亲属代为自首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自首?什么是立功?对有自首、立功表现的,在量刑、处罚时有何规定?

    正确答案: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唐律中规定了自首的原则,其中一条规定"遣人代首"是指:()
    A

    被遣送之人自首

    B

    遣送官府自首

    C

    派遣官府人员接受自首

    D

    有容隐关系的亲属代为自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的立法。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亲自到官府或父兄代为到官府交代罪行的,叫作自首或遣人代首。即"若於法得相容隐者为首及相告言者,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特别自首(准自首或“以自首论”)

    正确答案: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B

    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C

    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D

    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唐朝刑事立法中自首减免刑罚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严格区分自首和自新的界限
    B.所有的犯罪都可以享受自首的待遇
    C.自首者虽然可以免罪,但“正赃犹征如法”,即赃物须按规定如数偿还,以防止自首者非法获财
    D.对自首不彻底行为作了严格规定,分为自首不实和自首不尽

    答案:B
    解析:
    在唐朝,不是所有的犯罪都可以享受自首的待遇:凡“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越渡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即对侵害人身、毁坏贵重物品,偷渡关卡、私习天文等犯罪,即便投案也不能按自首处理。因为这些犯罪的后果已经不能挽回。

  • 第14题:

    简述特别自首的成立要件及对于自首犯的处罚原则.


    答案:
    解析:
    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成立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二是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这是成立特别自首的关键性条件.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依我国《刑法》第67条第1款和有关司法解释,对于自首犯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但对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也可以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的犯罪分子,不仅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而且可以免除处罚.此外,根据《刑法》第68条第2款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第15题:

    什么是自首?什么是立功?对有自首、立功表现的,在量刑、处罚时有何规定?


    正确答案: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第16题:

    关于唐代的自首原则,叙述正确的是()。

    • A、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
    • B、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合自首
    • 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 D、轻罪已发,能首重罪免其轻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并非他既自首又立功”这个负联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A、他没有自首或者没有立功
    • B、他没有自首而且没有立功
    • C、他没有自首但是立功
    • D、他自首了但是没有立功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一般自首和特殊自首的区别。


    正确答案: (1)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如下:
    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2)特殊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正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其成立条件如下:
    1)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
    2)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首先,行为人必须按照客观事实供述;其次,所供述的罪行必须尚未被司法机关掌握。
    (3)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自首的主体身份不同;归案方式不同;供述的犯罪内容不同。

  • 第19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 B、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 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 D、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唐律自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唐律的自首与现代自首原则不同,是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代罪行的,才称为自首

    B

    唐律的自首原则不适用于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

    C

    唐律规定自首者如果对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则以未交待的罪行来论罪,至于如实交代的部分,不予追究

    D

    唐律规定,在审问他罪时,即使犯罪人自首了其余罪行的,也不能免除其余罪行


    正确答案: D
    解析: 唐代自首原则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代罪行的,叫做自首;如果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之为自新。而现代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与唐代自首十分相似;而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与唐律自首大不同,因此A项正确。
    唐律中规定对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因此B项正确。
    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对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的叫做“自首不尽”。对自首不实及自首不尽者,各依不实不尽之罪处,至于如实交代的部分,不再追究,因此,C项正确。
    唐律还规定,审问他罪时能自首余罪的,可以免除其余罪行,因此D项不正确,当选。

  • 第21题:

    单选题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一般都不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

    自首的犯罪分子若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C

    自首的犯罪分子若有立功表现,可以从减轻或者减轻处罚

    D

    自首犯罪分子若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自首的法律后果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

    犯罪较轻的,应当免除处罚

    C

    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时,自首的法律效果只适用于自首的共犯人

    D

    一人犯数罪时,犯罪人仅对其中部分犯罪自首的,自首的上述法律效果只适用于已自首的犯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刑法》第67条第1款后段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第23题:

    单选题
    单位自首的认定不包含()。
    A

    由单位集体决定自首,能够反映单位意志

    B

    代表单位实施犯罪的直接主管人员自首

    C

    单位自首认定以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只要到案,如实供诉罪行,认定为自首

    D

    参与单位犯罪的任何人员自首,都可以认定为单位自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