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院两厅《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规定,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才可申报假释B、对未成年罪犯,可依法适度放宽适用假释的掌握标准C、暴力性罪犯不得假释D、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一般间隔期在九个月以上

题目

根据两院两厅《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规定,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才可申报假释
  • B、对未成年罪犯,可依法适度放宽适用假释的掌握标准
  • C、暴力性罪犯不得假释
  • D、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一般间隔期在九个月以上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
更多“根据两院两厅《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规定,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才可申报假释B、对未成年罪犯,可依法适度放宽适用假释的掌握标准C、暴力性罪犯不得假释D、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一般间隔期在九个月以上”相关问题
  • 第1题:

    谢某是某监狱的监狱长,其大肆收受服刑罪犯及其家属的财物,利用管理呈报罪犯减刑、假释材料的职务便利,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故意采取违反法定程序和条件、编造罪犯改造情况等手段呈报罪犯减刑、假释材料,致使多名不符合条件的罪犯得以减刑或者假释。对谢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认定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罪,从重处罚 B.认定为受贿罪,从重处罚 C.认定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罪与受贿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D.认定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D
    理论上一般认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只要没有刑法的特别规定,就应实行数罪并罚。

  • 第2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释是对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执行制度

    B.对累犯,不得假释

    C.被假释的罪犯,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减刑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E.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正确答案:BE
    [答案]:B, E
    [解析]:
    (1)选项A: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选项C:被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3)选项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3年。

  • 第3题:

    人民检察院收到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书副本后,应当及时审查下列哪些内容?( )

    A.人民法院对罪犯裁定予以减刑、假释,以及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实际执行刑期、减刑幅度或者假释考验期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B.人民法院对罪犯裁定不予减刑、假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C.人民法院审理、裁定减刑、假释的程序是否合法
    D.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人民法院是否开庭审理

    答案:A,B,C,D
    解析:
    《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第1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收到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书副本后,应当及时审查下列内容:(1)人民法院对罪犯裁定予以减刑、假释,以及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实际执行刑期、减刑幅度或者假释考验期是否符合有关规定;(2)人民法院对罪犯裁定不予减刑、假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人民法院审理、裁定减刑、假释的程序是否合法;(4)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人民法院是否开庭审理:(5)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书是否依法送达执行并向社会公布。

  • 第4题: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机关及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参加庭审
    B.开庭审理应当在罪犯刑罚执行场所或者终审法院进行
    C.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后,应当在五日内送达报请减刑、假释的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
    D.减刑、假释裁定书应当通过互联网依法向社会公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减刑、假释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 7 条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机关及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参加庭审。”由此可见,是“应当”通知,而非“可以通知”,故,选项 A 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 8 条规定:“开庭审理应当在罪犯刑罚执行场所或者人民法院确定的场所进行。”并非是在罪犯刑罚执行场所或者终审法院进行,故,选项 B 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 18 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后,应当在七日内送达报请减刑、假释的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由此可见,是“七日”,而非“五日”。故,选项 C 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 19条规定:“减刑、假释裁定书应当通过互联网依法向社会公布。”故,选项 D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D。

  • 第5题:

    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间隔时间,一般为(  )年;对一次减刑2年或3年刑期后又适用假释的,其间隔时间不能少于(  )年。
    A.1、2
    B.1、3
    C.2、2
    D.2、3


    答案:A
    解析:
    1997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7条规定:“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年;对一次减2年或者3年有期徒刑后,又适用假释的,其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年。”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第6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释是对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执行制度
    B、对累犯,不得假释
    C、被假释的罪犯,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减刑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E、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答案:B,E
    解析:
    (1)选项A: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选项C:被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3)选项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3年。

  • 第7题:

    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减刑、假释的裁定,应当同时送达()。同时,应当将减刑、假释的裁定在罪犯所在服刑场所予以公布。

    • A、罪犯家属
    • B、同级人民检察院
    • C、负责监督假释罪犯的公安机关
    • D、罪犯本人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规定罪犯可以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

  • 第10题:

    人民法院书面审理减刑案件,可以提讯被报请减刑罪犯;书面审理假释案件,可以提讯被报请假释罪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因故意杀人、绑架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
    •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还有其他罪未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正确答案:A,C,D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有关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5年)
    A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均可适用假释

    B

    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

    C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应为1年以上5年以下

    D

    被假释的罪犯,一律不得减刑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关于减刑、假释相关程序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依法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B、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采取开庭审理

    C、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机关及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参加庭审

    D、人民法院书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提讯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


    答案:AC

  • 第14题:

    针对减刑、假释的案件,具有下列哪些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进行调查核实:( )

    A.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走私犯罪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罪犯
    B.因罪犯有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拟提请减刑的
    C.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的减刑幅度大、假释考验期长、起始时间早、间隔时间短或者实际执行刑期短的
    D.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的考核计分高、号项奖励多或者鉴定材料、奖惩记录有疑点的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第6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进行调查核实:(1)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罪犯。或者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社会关注度高的罪犯;(2)因罪犯有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拟提请减刑的;(3)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的减刑幅度大、假释考验期长、起始时间早、间隔时间短或者实际执行刑期短的;(4)拟提请减刑、假释罪犯的考核计分高、专项奖励多或者鉴定材料、奖惩记录有疑点的;(5)收到控告、举报的;(6)其他应当进行调查核实的。据此可知BCD选项均正确。A选项中,因走私犯罪并不在列举的罪名当中,且亦未限定为重大影响、社会关注度高的犯罪,故不选。本题答案为BCD。

  • 第15题:

    根据《刑法》和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减刑时,禁止令的期限可以相应缩短
    B.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罪犯,一般不适用减刑
    C.有期徒刑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可以酌减
    D.被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答案:A,B,C
    解析:
    《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3条规定: “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减刑时,禁止令的期限可以相应缩短,由人民法院在减刑裁定中确定新的 禁止令期限。”因此,A项正确,当选。《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第1款规定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罪犯,一般不适用减刑。”因此,B项正确,当选。《关 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有期徒刑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 权利的期限可以酌减。酌减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能少于一年。”因此,C项正确,当选。1997年《关于办 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曾规定“被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 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但2012年《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取消此规定。因 此,D项不选。

  • 第16题:

    对于减刑、假释的程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1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1个月
    B: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1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1个月
    C:对于被判处拘役或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当地同级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建议书裁定,基层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假释建议书之日起1个月内依法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1个月
    D:对于被判处拘役或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当地同级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建议书裁定,中级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假释建议书之日起1个月内依法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1个月

    答案:A,B
    解析:
    《刑诉解释》第449条规定:(1)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建议书裁定;(2)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3)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4)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同级执行机关审核同意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裁定。A选项符合第二种情形,正确。B选项符合第四种情形,正确。

  • 第17题:

    下列关于假释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正确的表述有(  ).
    A.假释与释放的区别是,假释是有条件地提前释放,而释放是无条件的
    B.假释与减刑的相同点在于,如果在假释期间内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则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如果在减刑期间内再犯新罪,则恢复已减的刑期
    C.假释与缓刑都以犯罪分子“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二者的适用根据相同
    D.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监外执行则适用于所有的罪犯


    答案:A
    解析:
    解析:假释是有条件地提前释放,而释放无论是无罪释放、刑罚执行完毕释放还是赦免释放,都是无条件的,不存在再执行的问题,A选项正确.如果在假释期间内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则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没有考验期,即使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已减的刑期也不恢复,B选项错误.适用假释的根据,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中的表现以及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适用缓刑的根据,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以及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因此,二者的适用根据不同,C选项错误.假释与监外执行适用对象不同.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监外执行则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D选项错误.

  • 第18题:

    对下列()有期徒刑罪犯,可依法适度放宽适用假释的掌握标准。

    • A、未成年罪犯
    • B、过失犯
    • C、具有立功表现
    • D、余刑在三年以下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监狱刑罚执行部门收到对罪犯拟提请减刑、假释的材料后,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 A、需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完备、规范
    • B、认定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
    • C、拟提请减刑、假释的建议是否适当
    • D、罪犯是否符合法定减刑、假释的条件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公安机关在办理留所服刑所罪犯减刑、假释工作中,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A、将不符合减刑、假释法定条件的罪犯,提请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
    • B、对依法应当减刑、假释的罪犯,不提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的
    • C、提请对罪犯减刑、假释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没有完备的合法手续的
    • D、提请对罪犯减刑的减刑幅度、超始时间、间隔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前,看守所发现罪犯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应当书面提请撤回减刑、假释建议;在减刑、假释裁定生效后,看守所发现罪犯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应当书面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裁定建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关于假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未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
    • D、对于因故意杀人、绑架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即使他们被减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正确答案:A,B,C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

    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B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D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根据《刑法》第81条以及《刑法修正案(八)》第16条的相关规定,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人,即使减刑后其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的,也不得假释。
    B项,《刑法修正案(八)》第17条规定,将《刑法》第85条修改为,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86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C项,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而非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D项,《刑法修正案(八)》第16条规定,将《刑法》第81条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