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军涉嫌盗窃罪被某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人员的询问笔录:侦查人员:被告人李成军,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李成军:不知道。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李成军: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侦查人员:你是不是偷了邻居黄成3万元?李成军:没有,他诬陷我。侦查人员: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根据上述询问笔录,请指出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题目

李成军涉嫌盗窃罪被某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人员的询问笔录:侦查人员:被告人李成军,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李成军:不知道。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李成军: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侦查人员:你是不是偷了邻居黄成3万元?李成军:没有,他诬陷我。侦查人员: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根据上述询问笔录,请指出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李成军在侦查阶段不能称之为被告人,而应称之为犯罪嫌疑人。
(2)、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首先讯问是否有犯罪行为。刑事诉讼法第93条。
(3)、李成军有权聘请律师。刑事诉讼法第96条。
(4)、侦查人员不能采取诱供的方式进行讯问。刑事诉讼法第43条。
(5)、侦查机关无权处罚犯罪嫌疑人。
更多“李成军涉嫌盗窃罪被某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人员的询问笔录:侦查人员:被告人李成军,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李成军:不知道。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李成军: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侦查人员:你是不是偷了邻居黄成3万元?李成军:没有,他诬陷我。侦查人员: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根据上述询问笔录,请指出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说“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

    A. 思维奔逸
    B. 强制性思维
    C. 思维云集
    D. 思维被洞悉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思维障碍
    内心揭露感又称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不统一,具体表现包括()。多选
    A:听到有人议论自己
    B:认为女生喜欢自己
    C:认为有人要害自己
    D:拒绝去医院做检查

    答案:A,B,C,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3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结束会谈后,不宜将初步诊断结果透露给李某()。多选

    A. 同学
    B. 家属
    C. 邻居
    D. 本人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将李某精神分裂症的初步诊断告知家属,以便其能更好地监护患者。不能告知邻居、同事,要为患者保密,否则会造成邻居和同事之间歧视患者。告知其本人意义也不大,因为其以无自知力,不会相信。

  • 第4题:

    有人把“家父”说成“我家父”,把“舍弟”用于指称对方,说成“你舍弟”,把自己的家说成“我府上”,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家父”本身就是指自己的父亲,无需再加“我”。“舍弟”是指自己的弟弟,不能说“你舍弟”。“府上”是指对方家, 不能说“我府上”。

  • 第5题:

    犯罪嫌疑人赵某,男,25岁。赵某因盗窃公款潜逃,2011 190年1月4日,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他公务时,偶然撞见赵某并将他拘留。为了使本案的证据更加充分,侦查人员张某、杜某于1月5日前往赵某所在单位,将本案的证人召集在一间办公室内,进行了询问。1月6日,侦查人员张某一人开始讯问赵某,讯问笔录的摘录部分如下:问:你因为盗窃已经被刑事拘留了。答:我要请律师。问: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侦查阶段律师不能介入。答:我抗议,你拘留我到现在已经两天了,还没有向我出示拘留证。问: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现在你老实交待罪行。在讯问过程中,张某多次打赵某的耳光,并罚赵某跪在地上。请问:在本案中,侦查人员的行为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1)不应集体询问证人,询问证人应个别进行。(2)不应只有侦查人员张某一人对赵某进行讯问,因为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3)侦查员张某的第二句话错误,因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4)侦查员张某第三句话错误,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必须出示拘留证。(5)侦查员张某多次打赵某的耳光,并罚赵某跪在地上,属于刑讯逼供。

  • 第6题:

    周桂芬,女,28岁,某化工产品经销公司出纳员。因贪污公款50余万元,于1998年2月6日被人民检察院逮捕。逮捕后检察院侦查人员立即对周进行了讯问,下面是讯问的一段笔录: 问:你知道为什么逮捕你吗? 答:不知道,我什么也没干。 问:根据我们掌握的证据,你在担任出纳员期间,有数额相当大的贪污行为,你如实陈述一下有关的问题。 答:既然你们已经掌握了证据,那还问我干什么?你们查明是怎样就怎样,我不想说什么。 问: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法定的侦查行为,希望你能配合,相信你是懂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的。 答:我听一位做律师的朋友告诉我,根据法律规定,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责任由你们承担,我没有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的义务。我自己在香港电影里也经常听到警察告知被逮捕的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现在我被逮捕了,我依法有保持沉默的权利,现在我不想再谈这个问题,我要求行使我的沉默权。 问:你要知道,拒绝回答我们的讯问是要加重处罚的。 答:我不想谈这个问题。 问:好,你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根据对你的体检,你现在已经怀孕,而你没有结婚,孩子是谁的?是不是你和你们公司经理的? 答:你们没有权利过问我的私生活。 问:你最好和我们合作,问你什么回答什么,这对你是有好处的。 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段讯问对话有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人员对周桂芬的讯问存在如下问题:
    (1)《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她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她提出问题。而本案侦查人员讯问周桂芬时,开始就问你为什么被逮捕,你有数额相当大的贪污行为,你要如实陈述你的问题等“,这实际上是把犯罪嫌疑人看成了犯罪分子,是一种先入为主、有罪推定的做法,这是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精神的。
    (2)周桂芬以犯罪嫌疑人不负证明责任,引用香港电影被逮捕的人有沉默权为由,拒绝侦查人员对她的提问是错误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但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提出的问题。我国的法律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因此,周桂芬以不负证明责任和沉默权为由,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讯问是错误的。
    (3)《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讯问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周桂芬犯的是贪污罪,其未婚怀孕问题与贪污罪无关,侦查人员不应讯问该问题。周桂芬拒绝回答她同谁怀孕问题,是正确的。

  • 第7题:

    《法网恢恢》是一部反映公安干警捍卫法律、揭露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电影。剧本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组对话: 人物:侦查员:赵某、王某,犯罪嫌疑人:胡某 地点:公安局预审室。 赵:被告人胡某,你知道今天为什么找你吗?胡:不知道。 赵:你要老实交代罪行,顽抗是没有出路的。 胡: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 赵: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 胡:我不明白,我既讲了真实姓名,又有固定住址,你们公安机关为什么还要对我收容审查。 赵:你有多次流窜盗窃的重大犯罪嫌疑,根据规定,对你进行收容审查。 胡:(不语) 赵: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你若抵抗,将受到从重处罚。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 根据上述对话和剧情,指出其中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正确答案: (1)赵某称胡某为被告人不妥,在侦查阶段应称为犯罪嫌疑人。
    (2)赵某:“你要老实交代罪行”,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关于开始讯问的程序规定,《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3)赵某拒绝胡某请律师是错误的,《刑事诉讼法》第96条已经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聘请律师。
    (4)赵某关于收容审查是合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已不在允许使用收容审查的做法。
    (5)、赵某关于如果胡某承认犯罪,就可以放他出去的说法是错误的,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中严禁以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有关规定。

  • 第8题:

    2013年7月12日,赵某在A县抢劫他人财物后杀人灭口潜逃至B县,被B县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抓获后立案侦查。侦查人员将其带回B县公安局后,经刑侦大队长批准于10月2日上午10时予以刑事拘留。因担心赵某还有同伙得知情况后逃跑,故于10月5日才通知其家属并送看守所羁押。10月6日下午2时,侦查人员将赵某从看守所提解至该地公安机关的办公地点,对赵某进行第一次讯问。在讯问完基本情况后,有下面一段对话: 张(侦查人员):赵某,你要老实地交代你的罪行。 赵:我没有罪。 张: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老实我还揍你。 赵:那你告诉我有哪些权利。 张:别废话,你如实回答就行了。 赵:现在我要请律师,让我的律师跟你们说话。 张:你的罪行比较严重,现在还不能请律师。 赵:我抗议,你拘留我时没有出示拘留证。 张: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 赵:我真的没有罪,你们凭什么说我有罪。 张:你需要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我们才能说你无罪。 赵:(沉默) 张:你要老实地交代你的罪行,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 由于B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讯问室尚未完成规范化改造,本次讯问没有录音录像。 请分析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的言行有何不当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本案存在以下问题:
    (1)B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不当。赵某抢劫行为发生在A县,应当由A县公安局立案侦查。
    (2)刑侦大队长批准拘留不当。应当报经县公安局长批准拘留。
    (3)拘留3天后通知赵某家属不当。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家属。
    (4)拘留3天后将赵某送看守所羁押不当。应当在拘留后立即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超过24小时。
    (5)拘留4天后对赵某进行第一次讯问不当。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
    (6)侦查人员将赵某从看守所提解至公安机关的办公地点进行讯问不当。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7)张某直接要求赵某交待犯罪事实不当。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
    (8)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时,未告知其诉讼权利和义务不当。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应当告知其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
    (9)张某说抗拒从严不当。犯罪嫌疑人有权作无罪辩解,侦查人员不得强迫犯罪嫌疑人证实自己有罪。
    (10)张某不允许赵某聘请律师的说法不当。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11)侦查人员在拘留时未告知赵某有权聘请辩护人不当。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辩护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12)张某关于拘留时不出示拘留证的说法不当。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13)张某关于由赵某自证其无罪的说法不当。犯罪嫌疑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14)张某“不老实我还揍你”、“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的言辞不当。侦查人员不能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收集证据。
    (15)讯问过程未录音录像不当。对赵某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应当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 第9题:

    李万成是联合公司的总经理,也是A寿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李万成希望在联合公司推展业务,他告诉他的下属刘生“我会下个文件强制要求员工买保险,你在公司组织个保险产品推广会,你帮我介绍产品,保险条款顺便说明一下,保险单也签一下,到时候我把你买的那份保险单的代理手续费全部退还给你。”刘生并没有保险代理人资格。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李万成能够请刘生帮他在联合公司宣传保险业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李万成是联合公司的总经理,也是A寿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李万成希望在联合公司推展业务,他告诉他的下属刘生“我会下个文件强制要求员工买保险,你在公司组织个保险产品推广会,你帮我介绍产品,保险条款顺便说明一下,保险单也签一下,到时候我把你买的那份保险单的代理手续费全部退还给你。”刘生并没有保险代理人资格。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李万成能够让刘生代替他向投保人解释保险条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吴某涉嫌盗窃罪被某市公安局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员的询问笔录:    侦查人员:被告人吴某,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  吴某:不知道。    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  吴某: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    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 侦查人员:你是不是偷了邻居黄成3万元?    吴某:没有,他诬陷我。    侦查人员: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根据上述询问的笔录,请指出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 1、侦查阶段不能称呼被告人,只能叫犯罪嫌疑人。
    2、刑事诉讼法第第118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3、吴某有权聘请律师。
    4、这是一种典型的诱供方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严厉禁止的行为。
    5、侦查人员可以交代政策,但不能未经审判就对当事人进行处罚,这不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权限。

  • 第12题:

    单选题
    女:亨利,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李教授吗?她的一个学生的妈妈知道我在这个学校后,非要我带一份礼物给李教授不可。男:我也不知道,你问问谢芳吧。问:礼物是谁送的?
    A

    谢芳

    B

    亨利

    C

    李教授的学生

    D

    李教授学生的妈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结束会谈后,不宜将初步诊断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多选
    A:同学
    B:家属
    C:邻居
    D:老师

    答案:A,C,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
    A:思维奔逸
    B:强制性思维
    C:思维云集
    D:思维被洞悉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5题:

    一位顾客要询问你的同事李某几个问题,但李某今天没有来上班。这时,你应该说:( )。

    A.“李某今天有事走了,你明天再来找他吧。”
    B.“李某不在,他经常无故不来上班。”
    C.“李某今天不在,我可以为您服务吗?”
    D.“李某不在这儿工作。”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愤然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文中说话的“我”和听话的“你”在作品中的姓名是()。

    • A、(我)方达生,(你)陈白露
    • B、(我)潘月亭,(你)胡四
    • C、(我)李石清,(你)黄省三
    • D、(我)张乔治,(你)王福升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犯罪嫌疑人王军涉嫌盗窃被某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人员李强单独对王军进行的首次讯问笔录全部过程:李强:王军,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王军:不知道。李强:根据我们掌握的证据,你犯了盗窃罪,你如实交待一下你的问题。王军:我没有偷东西,我是被冤枉的。李强:你要老实交待,顽抗是没有出路的。王军: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李强: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你要如实回答我的问题,你是怎么盗窃林原家的财物的?偷了多少东西?王军:(沉默)李强:据我们调查,你一贯品行不端,曾经谈过好几个对象了,总是三心二意,始乱终弃,对不对?王军:什么?你们无权过问我的私生活!李强:政府的政策历来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如果老老实实交待罪行,问你什么就回答什么,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我们可以关你一辈子!李强:……在讯问结束后,笔录都是按照你(王军)说的记录,你就直接在笔录的末页写上“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相符”字样并签名……今天的讯问到此为止。认真分析上述讯问笔录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分析理由。


    正确答案:(1)第一次讯问,侦查员李强没有按照规定向犯罪嫌疑人王军宣读《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或交其阅读,告知其应享有的权利和承当的义务。(2)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单独讯问犯罪嫌疑人是违反规定的。(3)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所以侦查人员不应在开始讯问时,先让其陈述犯罪事实。(4)侦查人员拒绝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要求是错误的。(5)侦查人员不应要求犯罪嫌疑人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6)在侦查阶段,侦查人员只能将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记录在案,供法院量刑时参考,不能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作为诱供或者逼供的手段随意误用。(7)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制作《讯问笔录》,并交给犯罪嫌疑人核对或向其宣读。如记录有差错或遗漏,应当允许犯罪嫌疑人更正或补充,并捺指印。本案没有让嫌疑人王军核对和宣读就直接签名,而且王军没有逐页签名(盖章),直接捺指印都是违反规定的做法。

  • 第18题:

    李某因涉嫌盗窃被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询问,李某拒不承认实施了盗窃行为,办案民警A对李某说:“如果不承认就拘留你,如果承认了态度好,可以不处理你。”李某听到此话后,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由于该案只有对李某的一份询问笔录,无其他证据,该笔录可以作为处罚的根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犯罪嫌疑人王军涉嫌盗窃被某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人员李强单独对王军进行的首次讯问笔录: 李强:王军,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 王军:不知道。 李强:根据我们掌握的证据,你犯了盗窃罪,你如实交待一下你的问题。 王军:我没有偷东西,我是被冤枉的。 李强:你要老实交待,顽抗是没有出路的。 王军: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 李强: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你要如实回答我的问题,你是怎么盗窃林原家的财物的?偷了多少东西? 王军:(沉默) 李强:据我们调查,你一贯品行不端,曾经谈过好几个对象了,总是三心二意,始乱终弃,对不对? 王军:什么?你们无权过问我的私生活! 李强:政府的政策历来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如果老老实实交待罪行,问你什么就回答什么,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我们可以关你一辈子! 请问:上述讯问笔录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分析理由。


    正确答案: (1)侦查人员不应单独讯问犯罪嫌疑人。
    (2)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所以侦查人员不应在开始讯问时,先让其陈述犯罪事实。
    (3)侦查人员拒绝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要求是错误的。
    (4)侦查人员不应要求犯罪嫌疑人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5)在侦查阶段,侦查人员只能将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记录在案,供法院量刑时参考,不能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作为诱供或者逼供的手段随意误用。

  • 第20题:

    吴某涉嫌盗窃罪被某市公安局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是侦查员的询问笔录: 侦查人员:被告人吴某,你知道你为什么被拘留吗? 吴某:不知道。 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 吴某: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 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 侦查人员:你是不是偷了邻居黄成3万元? 吴某:没有,他诬陷我。 侦查人员: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拟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根据上述询问的笔录,请指出那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正确答案:1、侦查阶段不能称呼被告人,只能叫犯罪嫌疑人。
    2、刑事诉讼法第第118条 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3、吴某有权聘请律师。
    4、这是一种典型的诱供方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严厉禁止的行为。
    5、侦查人员可以交代政策,但不能未经审判就对当事人进行处罚,这不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权限。

  • 第21题:

    李万成是联合公司的总经理,也是A寿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李万成希望在联合公司推展业务,他告诉他的下属刘生“我会下个文件强制要求员工买保险,你在公司组织个保险产品推广会,你帮我介绍产品,保险条款顺便说明一下,保险单也签一下,到时候我把你买的那份保险单的代理手续费全部退还给你。”刘生并没有保险代理人资格。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刘生是能够帮李万成与投保人签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一位顾客要询问你的同事李某几个问题,但李某今天没来上班。这时你应该说()。

    • A、李某今天有事走了,你明天再来找他吧
    • B、李某不在,他经常无故不来上班
    • C、李某今天不在,我可以为你服务吗
    • D、李某不在这儿工作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判断题
    李万成是联合公司的总经理,也是A寿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李万成希望在联合公司推展业务,他告诉他的下属刘生“我会下个文件强制要求员工买保险,你在公司组织个保险产品推广会,你帮我介绍产品,保险条款顺便说明一下,保险单也签一下,到时候我把你买的那份保险单的代理手续费全部退还给你。”刘生并没有保险代理人资格。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李万成能够请刘生帮他在联合公司宣传保险业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