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属于贪污罪的主体的有(  )。
    A.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C.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D.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依据《刑法》第93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依据《刑法》第382条的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视为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 第2题:

    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主体是()。

    • A、国家机关
    •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 C、人民团体
    • D、社会团体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A、国家
    • B、社会
    • C、群众
    • D、公民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公司属于()法人。

    • A、机关
    • B、事业单位
    • C、社会团体
    • D、企业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不包括()。

    • A、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B、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 C、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D、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范围是()。

    • A、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 B、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军事设施
    • C、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军事设施、森林、草原
    • D、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固定经营场所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 B、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 C、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 D、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单位

  • 第9题:

    单选题
    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范围是()。
    A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B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军事设施

    C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军事设施、森林、草原

    D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固定经营场所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不得为保证人。
    A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B

    事业单位、行政机关

    C

    事业单位、司法机关

    D

    学术团体、监理公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B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C

    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D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可以成立单位犯罪。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上述解释的第1条规定,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写明,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犯罪要求主体具有法人资格,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故D选项是不正确的。《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如《刑法》第161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因此,C选项不正确。故本题答案是AB。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C

    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

    D

    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C两项,《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就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项,2014年4月24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的解释》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项,在我国刑法规定的400多种犯罪中,只有少部分犯罪能够由单位构成。自然人犯罪为原则,单位犯罪为例外。

  • 第1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试分析上述两条法律规定。


    答案:
    解析:
    (1)这两条是关于单位犯罪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的规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条的规定,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单位还不能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第二,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既包括各种国有的和集体所有、合资的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各种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虽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这些单位通常都是法人或者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第三,单位犯罪,目的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行为的实施必须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相联系。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条的规定,单位犯罪原则上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但是,如果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即规定单罚的,依照其规定。

  • 第14题: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A、组织犯罪
    • B、法人犯罪
    • C、单位犯罪
    • D、团体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D、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任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C、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D、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单位犯罪是指()实施的危害社会的、法律规定为犯罪且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 A、公司
    • B、企业
    • C、事业单位
    • D、机关团体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消防监督检查是()。

    • A、公安消防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
    • B、公安消防机构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的检查
    • C、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的有效措施
    • D、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
    • E、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自身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组织的自查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不得为保证人。

    • A、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 B、事业单位、行政机关
    • C、事业单位、司法机关
    • D、学术团体、监理公司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公司属于()法人。
    A

    机关

    B

    事业单位

    C

    社会团体

    D

    企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A

    事业单位

    B

    国有企业

    C

    私营企业

    D

    社会团体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单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B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C

    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D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成立单位犯罪。
    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C项,《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单位犯罪,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
    D项,上述解释的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规定,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