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生字词。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第1题:
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决定采用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他创设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不恰当的是()。
第2题:
《雷电颂》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第3题:
请对《标志设计》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第4题:
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正确掌握生字词;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第5题:
执教《热爱生命》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3)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不恰当的是()。
第6题:
符合新课标对选修课系列专题目标的总体要求
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教学目标设计缺少对过程与方法口标的明确设定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7题:
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明确设定
作者郭沫若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自主合作探究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攻克难点
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第8题: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9题:
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明确设定
作者老舍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自主合作探究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攻克难点
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第10题:
情景教学法
示范法
演示法
现场教学法
第11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教学技术
第12题:
第13题:
崔老师在教《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济南雪前、雪后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第14题:
阅读下面两位老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总结文意环节分别设计的问题,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式的提问?为什么? 教师甲: 师:“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哪一个最适合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乙: 师: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15题: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①掌握“负”“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羞”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②体会本文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漩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写法;③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
教师混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
教师认为,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
第18题:
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19题:
符合新课标对选修课系列专题目标的总体要求
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教学目标设计缺少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明确设定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目标设计缺少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明确设定
作者杰克伦敦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不够合理。
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第23题:
第24题: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