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完成要求的题目。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请简述你的教学构思。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典故“愚公移山”中愚公移的是王屋山和什么山?
第5题:
河南省拥有的国家级景区有___云台山等。
第6题:
《太行山印象》是()创作的交响组曲。
第7题:
嵖岈山
云台山
王屋山
灵山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黄帝祭天
鲧禹治水
女娲补天
第11题:
石人山、鸡公山、云台山
王屋山、鸡公山、云台山
林虑山、鸡公山、王屋山
林虑山、王屋山、石人山
第12题:
天山
太行山
横断山
武夷山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都位于王屋山。
第1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开始上课时老师说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鉴于这篇文言文很长,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 “我不同意!”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回答。 “为什么?”老师问道。 “这篇文言文虽然长,但是比较容易懂,即使有比较难的地方,课文下面也有注释,我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似乎没有必要再花两节课来学习这篇课文。” 老师听完这位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大家有谁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一致举起了手。 于是这位老师说:“很好!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今天我们就用一节课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堂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第18题:
说明句中的数量表示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第19题:
嵩山
云台山
尧山
王屋山—黛眉山
伏牛山
第20题:
伏牛山、嵩山、白云山
王屋山、嵩山、白云山
王屋山、云台山、白云山
伏牛山、云台山、王屋山
第21题:
第22题: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随文学习必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文本进行阐述、评价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23题:
天坛云海
王母仙灯
愚公移山
云海浮鸡
皇帝祭天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