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5)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
第1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题: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
第3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原创)
(1)恶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3分)
(2)宜其可以媲美周、海而三也。(3分)
21、
(1)哪里有读书人不嚼菜根为食,却能做好各种事呢?(3分)
(2)说他(汤公)可以媲美海忠介、周文襄而成为明清时期第三个清廉的苏州巡抚,是适宜(恰当)的啊!(3分)
【相关知识介绍】汤中丞,即清朝第一清官,汤斌,字潜庵,为清初江苏巡抚,以贤能著称;清代称巡抚为中丞。
海中介,即海瑞。明朝著名清官。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
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
周文襄,即周忱。明前期大臣。以善理财知名。
第4题: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第5题:
第6题: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第7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5)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
第8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
第9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把第Ⅰ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第14题:
请将文中红色字的句子“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第15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
第16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分)
第17题: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第18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然则孰可?
第19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2)壬固已数见于君矣。
第20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卒见就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