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有效组织设计特征。


    正确答案:(1)有助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使组织活动更有秩序和预见性;(2)有助于及时总结组织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3)有助于保持组织活动的连续性;(4)有助于正确确定组织活动的范围及劳动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提高工作绩效。

  • 第2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


    答案:
    解析: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 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只有把原有知识经验和 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 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 (1) 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 想不算问题解决。 (2) 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 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 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 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算。 (4) 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 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恰恰是问题。

  • 第3题:

    简述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
    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或指标:
    (1)行为上发生可见的正向改变;
    (2)情绪上较为全面的正向改变;
    (3)应对压力能力的提高;
    (4)愿意开始实行走向现实的未来计划;
    (5)感到有能力面对咨询中的困难;
    (6)来访者的上述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持续出现。

  • 第4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 第5题:

    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的关注

    • A、问题解决过程
    • B、问题解决快慢
    • C、问题解决技巧
    • D、问题解决方式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简述有效的社会保障的特征。


    正确答案:有效的社会保障的特征有:
    1、法律规定性;
    2、社会性;
    3、权利、义务统一性;
    4、互济性;
    5、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 第7题:

    问题解决的特征?


    正确答案: ①目标指向性;
    ②操作系列性;
    ③认知性操作。

  • 第8题:

    简述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正确答案: 1)促进学生对专门知识的全面掌握
    2)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3)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4)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5)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Anderson(1980)所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目的指向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序列: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认知操作: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

    正确答案: 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或指标:
    (1)行为上发生可见的正向改变;
    (2)情绪上较为全面的正向改变;
    (3)应对压力能力的提高;
    (4)愿意开始实行走向现实的未来计划;
    (5)感到有能力面对咨询中的困难;
    (6)来访者的上述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持续出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为了有效地表征问题,问题解决者可以使用()、列表、矩阵或视觉表象。

    正确答案: 符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问题情境性

      问题总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问题情境就是在生活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到困惑又不能利用经验直接解决的情况。正是这种情境性才能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开动脑筋,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去改变这种困境。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问题情境消失的过程。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再遇到同类情境时就不会再感到困惑。

    目标指向性

      问题解决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寻找和达到目标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通过直觉与猜测,也可以通过分析与推理,还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但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都必须受到目标的指引。

    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这种操作是成序列、有系统的。序列出现错误,问题就无法解决。当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序列。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序列和系统。

    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至少要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进行。解决问题当然有情感的伴随,也常常需要付诸行动,但是不可缺少的是认知操作。认知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成分。

     

  • 第13题:

    为了有效地表征问题,问题解决者可以使用()、列表、矩阵或视觉表象。
    符号

  • 第14题:

    简述Anderson(1980)所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征?
    目的指向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序列: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认知操作: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

  • 第15题:

    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正确答案: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 第16题:

    简述有效平衡预算宪法准则的特征


    正确答案: ①它必须较为简单移动,能够被公众领会;
    ②一个有效的准则必须具有划分是否遵循或违反准则的标准界线,并且容易辨别;
    ③财政准则必须反映和表达全体公民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信奉准则的规定的各项条款,并在某种意义上被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

  • 第17题:

    简述问题解决过程。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过程是指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称为算子),将问题状态由初始状态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总和构成了问题状态。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的最初状态: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将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其间需要通过的各种操作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状态,即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称为中间状态。
    上述三种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或问题状态空间。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

  • 第18题:

    在自我对话中,想成为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者,你必须有能力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是()。


    正确答案:胜任的

  • 第19题:

    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
    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
    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三个特点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统一起来的。理解了问题以后,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指向性,为了达到指向的目标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产生目标指向性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进行一系列认知操作是解决问题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的关注
    A

    问题解决过程

    B

    问题解决快慢

    C

    问题解决技巧

    D

    问题解决方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