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也。”
第1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8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B.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人不知而不愠
C.①初不甚疾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①帝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第2题:
第3题: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第4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唐)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将“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句译为白话文。
第5题: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里的"强"的意思是()。
第6题:
有弗学,()
第7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8题:
强制
引导
严格要求
指导方法
第9题:
问之弗知弗措也。
学之弗能弗措也。
思之弗得弗措也。
辨之弗明弗措也。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翻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第16题:
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翻译成现代文。
第17题: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的原因是()
第18题:
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9题:
翻译: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第20题:
第21题: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天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人的德性。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译文:有不曾学过的知识,学习了还不能通晓就不放弃。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译文:有不问过虑的疑问,问了还不明了就不放弃。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
第22题:
第23题:
含义
意趣
美味
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