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见谛人?”相关问题
  • 第1题:

    四圣谛的灭谛是什么境界?


    正确答案: 是苦的止息、是涅槃寂静,也就是解脱自在的佛的境界。

  • 第2题:

    四谛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四谛是佛教教义的四个重要方面,分别为苦、集、灭、道四谛,意思分别指:
    a)苦谛,人生是痛苦的,所谓有漏皆苦,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认识到这些苦恼的来源,并摆脱苦恼
    b)集谛,其核心在于缘起说,说明世界苦恼的原因,认清世界的真相,指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万法皆空。
    c)灭谛,破无明,破执着心,无物无我,达到涅槃寂静的圆满境地,即可摆脱轮回、永驻极乐。
    d)道谛,修行的方法,分为戒、顶、慧三学。

  • 第3题:

    什么是苦谛当解?


    正确答案: 要对苦谛有正确的理解,在闻思的一个阶段,你要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苦、众生的苦、世间的苦,对这些苦你要能深刻去了解,就是苦谛当解。如果你的修行动力不够,表示你的苦还吃得不够,你对苦的了解还不够深。

  • 第4题:

    二谛间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胜义谛和世俗谛之间的关系是同体异相的关系。
    胜义、世俗二谛若非“同体”,就会产生四过:(“过”即逻辑上的过失,逻辑上没办法解释。)
    (1)若非同体,见瓶的空性,无法破除对瓶的自性的实执。
    (2)若非同体,瓶的空性,不会成为瓶的法性。
    (3)若非同体,瓶不会成为瓶自性的破除对象。
    (4)若非同体,在圣者的智境中,瓶和瓶的性空不会同时显现。
    若胜义、世俗二谛同相,也犯四过:
    (1)若是同相,见实相的世俗智,应该同时见到空性。
    (2)若是同相,世俗实相产生烦恼,胜义也应产生烦恼。
    (3)若是同相,见世俗实相就应见空相,何必修见性智慧。
    (4)若是同相,胜义也应和世俗谛一样,有形有色。
    所以,二谛是同一体中的两种并行不悖的性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辩证的统一。每一种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既是性空又是相有。在无自性这一点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所以叫“法性平等”,所有事物的法性就是空性。

  • 第5题:

    佛教的教义集中表现为()。

    • A、苦谛、真谛、灭谛、道谛
    • B、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 C、集谛、灭谛、道谛、法蒂
    • D、真谛、灭谛、道谛、法蒂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什么是集谛?什么是灭谛?

    正确答案: 集谛:是苦的原因。但这不是实相,是众生对抗无常、无我的法印,抓常、抓我而产生的。
    灭谛:是苦的止息,是解脱自在的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四谛”?

    正确答案: (1)四谛又名四真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的合称,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因被认为是神圣的真理,故又名“四圣谛”。
    (2)苦谛:对于包括人在内的众生的生存和生活所作的价值判断,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及一切精神和情感活动,按其本性来说都是苦。
    (3)集谛:指世间一切存在都是由各种条件集合而成,即“苦”也是由诸条件、原因即佛教所说的“业”或业力所集成的。佛教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痛苦;故集谛的内容便在于探求苦的原因。
    (4)灭谛:指断灭人生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即人生苦难最终得到灭尽和解脱。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它既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也是佛教一切修行活动所追求的目的。
    (5)道谛:指引向灭除痛苦、证得涅槃的正道,包括超脱世间一切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之最高精神境界——涅槃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方法。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指出道有多种,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道谛的重心,在强调通过个人的道德锻炼的方法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境界。
    (6)此四圣谛括尽了世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见谛人?

    正确答案: 以低标准来讲是指证初果的人,若以高标准来讲,是要证四果阿罗汉十个结都断除,才可以称为真正的见谛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佛教“四谛”中讲修行方法的是()
    A

    苦谛

    B

    集谛

    C

    灭谛

    D

    道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佛教中的四谛?

    正确答案: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佛教“四谛说”的是()。
    A

    禅谛

    B

    苦谛

    C

    集谛

    D

    灭谛

    E

    道谛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第一义谛?

    正确答案: 世俗谛:即法住智,讲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
    第一义谛:即涅槃智,讲的是涅槃、无为、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用什么方法修苦谛?


    正确答案:1.面对苦,不逃避苦,拥抱苦,了解苦的实况。
    2.探讨苦,找出苦因并加以对治。

  • 第14题:

    四圣谛的内容是什么?学佛人对四圣谛没有深观体证的结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苦、集、灭、道。
    苦:苦的现象、相状;
    集:苦的原因;
    灭:出离苦海;
    道:走在八正道上。
    苦谛当知当解,集谛当知当断,灭谛当知当证,道谛当知当修。如果一个人没有见到四圣谛,没有体悟到三法印,就会像轻飘飘的棉花团一样,一会飘东、一会飘西,到处找人、找法。如果能够对四圣谛进行如实深观、体证,就如同地基深入地中,很稳固;任四方猛风吹袭,也不会动摇。

  • 第15题:

    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第一义谛?


    正确答案: 世俗谛:即法住智,讲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
    第一义谛:即涅槃智,讲的是涅槃、无为、空。

  • 第16题:

    下列属于佛教“四谛说”的是()。

    • A、禅谛
    • B、苦谛
    • C、集谛
    • D、灭谛
    • E、道谛

    正确答案:B,C,D,E

  • 第17题:

    佛教“四谛”中讲修行方法的是()

    • A、苦谛
    • B、集谛
    • C、灭谛
    • D、道谛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问答题
    四圣谛的灭谛是什么境界?

    正确答案: 是苦的止息、是涅槃寂静,也就是解脱自在的佛的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
    A

    死谛

    B

    生谛

    C

    乐谛

    D

    道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佛陀宣说四谛教法,为什么先说苦谛呢?

    正确答案: 因为如果不认识流转世间是苦,就不会萌生解脱的意愿;如无解脱的意愿,就不会修解脱之道,若不修解脱之道,就不可能得到解脱。
    由于这个原因,佛说认识苦谛,这句话的意义非常重大。佛陀说四谛时,先说苦谛,也意在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佛教教义四谛中最为核心的是(  )。
    A

    苦谛

    B

    集谛

    C

    灭谛

    D

    道谛


    正确答案: A
    解析:
    佛教教义的“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四谛”又称“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而苦谛是“四谛”最为核心的部分。

  • 第22题:

    问答题
    四圣谛的内容是什么?学佛人对四圣谛没有深观体证的结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苦、集、灭、道。
    苦:苦的现象、相状;
    集:苦的原因;
    灭:出离苦海;
    道:走在八正道上。
    苦谛当知当解,集谛当知当断,灭谛当知当证,道谛当知当修。如果一个人没有见到四圣谛,没有体悟到三法印,就会像轻飘飘的棉花团一样,一会飘东、一会飘西,到处找人、找法。如果能够对四圣谛进行如实深观、体证,就如同地基深入地中,很稳固;任四方猛风吹袭,也不会动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苦谛当解?

    正确答案: 要对苦谛有正确的理解,在闻思的一个阶段,你要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苦、众生的苦、世间的苦,对这些苦你要能深刻去了解,就是苦谛当解。如果你的修行动力不够,表示你的苦还吃得不够,你对苦的了解还不够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