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 第2题:

    什么是究竟法?


    正确答案: 找出根本原因,然后从根本来治疗,不只是治标,而是治本。

  • 第3题:

    看经之法有主直觉,不加思索看去,有主先熟读经文,再求明义,究竟以何为善,抑无有定法视各人根器而定?


    正确答案:看经之道,本有诵研之别;诵者不事思索,一直静心诵去,此是借经为课,以求成定。研者为明其义,探讨应得其圆,此是依经圣言,以求开慧。看经动机,先知乎此,则采研采诵,自不致有徘徊矣。

  • 第4题:

    有人说:“即身成佛并非密法独擅之旨,乃《法华》、《华严》等经中要义”,是这样吗?


    正确答案:在显宗大乘经典中,佛地不可思议功德讲得很多,但具体的严密的修证方法却讲得不多,所以成佛只有宏观上的理论,缺乏微观上的指导细则,这种情况对显宗来说是需要揭开的秘密。密宗恰巧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填空补缺的作用,密宗的殊胜就殊胜在这些方面。
    “相互对比”是两种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优劣对比,有些人只看到下部密学说,未见无上密高超密理,妄断《华严》缘起,远胜密法,只能证明其孤陋寡闻,不知《华严》天外更有“密法”无量世界。换句话说,既然佛祖在显宗经典中将法性妙理已解释清楚,为什么又重开密法一门?经典物理未揭开之密,量子物理进一步展示,是符合逻辑的发展规律的,那些死抱着“经典物理”不放的人,不理解、不接受量子物理这一反常规的新理论并不足为奇。
    既没有研究过无上密原理,也不了解密法“即身成佛”的特殊含义,就说无上密即身成佛不是密法独有,就连显教中的《华严》也有,是对显密教证体系认识不够的体现。

  • 第5题:

    关于实然之法和应然之法是哪个学科的研究范畴?()

    • A、法社会学
    • B、法经济学
    • C、法哲学
    • D、法心理学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什么是成佛?


    正确答案: 成佛是要成为一个觉悟者,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无常、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

  • 第7题:

    问答题
    佛陀在成佛之后,还感受了哪些果报?这是往昔什么业力所致?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正确答案: 佛陀成佛后感受的果报:
    1)随喜杀生感受头痛: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大举进攻释迦族所居住的迦毗罗卫国。最终八万释迦族人被残暴杀戮。同时,佛陀因当年讥笑被杀之鱼在沙滩受苦,头也痛了起来,犹如头上顶着须弥山一样难受。
    2)孙陀利谤佛缘:佛陀前世杀过一个妓女,并把尸体埋在独觉的屋里,连累独觉差点被杀。以此因缘,如今成佛后仍感受被诽谤与孙陀利有孩子的果报。
    3)佛陀食马麦缘:佛陀还曾与五百阿罗汉,在九十天中食用马麦。原因是昔日毗婆叶如来出世时,一位婆罗门见到如来应供,生起强烈嫉妒心,骂这些光头沙门应该吃马麦,不应享用美食。
    4)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佛陀当年作常欢比丘时,困生嫉妒心,诽谤无胜比丘与女施主善幻私通,有如何不清净的关系。以此业缘所感,成佛后仍受他人诽谤。
    5)佛被木枪刺脚缘:佛陀的脚上刺入降香木刺,也是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业报。也有经典说,是曾刺杀了一个商主。
    6)佛骨节烦疼缘:有一次,佛陀的骨节非常疼痛,这是因为他前世当医生时,有个病人被治好后不给钱,他就故意给病人下了非药,最终致死人命所感。
    业力确实不可思议。佛陀因地时随喜别人杀生,在成佛后尚且要受头痛之报,那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自己真的要随学上师,反省自己小时候到2000年杀生不少,还有其它身语意的恶业难以数得清,如果再算历劫,业力更是深重!所以要对自己的杀、盗、淫、妄语、绮语、邪见、害心等等身口意的恶业,所有失坏的誓言在诸佛菩萨、莲师和上师前作深刻的忏悔!如果不赶紧忏悔的话,以后就来不及,一下子堕落三恶趣就后悔莫及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藏传佛教有“中阴成佛”之说,但有人说“那是胡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正确答案: “中阴成佛”和“即身成佛”是无上密特有的说法,显宗没有这种说法。少见多怪,不知佛法中有“中阴成佛”之说并不奇怪。但把自己不了解,没有听说过的一律作为“胡说”,至少是一种孤陋寡闻的表现。
    凡成佛离不了两种情况,或者活着成佛,或者死后成佛,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死亡只是一刹那,如电断灯灭,然后进入中阴。
    “中阴成佛”指的是在熟练掌握和控制死亡、中阴生命规律的基础上,将中阴身转化为佛身的一种特殊修证法。在死亡过程中粗分意识消失,最细分意识显现之际,是转识成智的绝妙机会。这类妙法,正是密法成为无价之宝的珍贵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正确答案: 从总的方面来说,一切佛法都是成佛之法。但有些是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主要法,有些是从属法;有些是快速成就法,有些是常速成就法。
    要想成佛,掌握成佛的方法,首先要认清什么是“佛”。简单地说,“佛”是心续消除烦恼所知二障,达到彻底纯净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作法身。法身如太阳的光明本质,报身如太阳的本体,化身如普照的阳光。三身合称色法二身。二身的成因是智德两种资粮:色身的因缘是福德资粮,法身的因缘是智慧资粮,二资粮缺一也成不了佛。福德资粮指的是大悲心引起的菩提发心和舍戒忍等般若大行;智慧资粮是悟缘起性空,修二无智。
    简而言之,真正成佛之道只有两条,即菩提心和二无智慧,具备这两个条件就能成佛,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成不了佛。
    《文殊亲教》中说:“成佛之道虽有多种,但最根本的只有三条,即出世心、菩提心、性空智慧。”这三条是全部佛法的精华。想成佛就要修这三根本道。离开这三根本道,再好的法也成不了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有关应然之法和实然之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然之法是理想中的法

    B

    实然之法是现实中的法

    C

    二者没有联系,是理论上的概念

    D

    二者联系密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观世音菩萨与佛有何差别、关系?闻观世音是觉位大菩萨,彼非已成佛乎?

    正确答案: 佛在果位,菩萨修位,以月喻之,光有盈亏,佛如十五之月,光明圆满。菩萨在修地,步步前进,由住行向地,而至等觉,如朔弦魄望,逐渐增明,无明断尽,佛果即成。然观音菩萨,则当别论,此菩萨早证佛果,名‘正法明如来’,以悲心过重故,化菩萨身,协助各土之佛度众,此差别与关系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观世音菩萨与佛有何差别、关系?闻观世音是觉位大菩萨,彼非已成佛乎?


    正确答案:佛在果位,菩萨修位,以月喻之,光有盈亏,佛如十五之月,光明圆满。菩萨在修地,步步前进,由住行向地,而至等觉,如朔弦魄望,逐渐增明,无明断尽,佛果即成。然观音菩萨,则当别论,此菩萨早证佛果,名‘正法明如来’,以悲心过重故,化菩萨身,协助各土之佛度众,此差别与关系也。

  • 第14题:

    既然诸佛依法成佛,那么第一位佛依什么法成佛?


    正确答案: 依法成佛,佛又说法,无法众生成不了佛,无佛众生也说不了法,佛从众生中出。
    佛生于法,因此,将般若法称作“佛母”。
    诸佛出世,第一大事是说法,因此,法生于佛。
    “佛法”虽然是佛说,但不是某一个佛的发明创造,而是三世一切如来之法。
    佛法从本质上说,是万法本具法性的揭露显现,因此在《金刚能断般若经》中说:“无论佛出世与否,万法的法性不变。”法性是终极真理,佛只是终极真理的发现者。
    在佛号中称第一佛者,有文殊、普贤、时轮等,贤劫第一佛是灭世佛。但这些“第一佛”并非最初第一佛。文殊被称为第一佛是从智慧第一的角度说的,普贤被称为第一佛是从愿行第一的角度说的,时轮被称为第一佛是从持金刚本初佛的角度说的,灭世佛被称为第一佛是从贤劫千佛的首佛说的,但并非“最初第一佛”。
    从逻辑上说,找不到第一佛,也就和找不到第一个人一样。佛生于法,法由佛说,若有第一佛,此第一佛之前有没有佛法呢?若无佛法,这“第一佛”无从生出,若有法,必有说法之佛,因此,这“第一佛”便不能成立。
    其次,佛与众生是相对的存在,众生无始无终,因此,佛也无始无终。若众生有始,第一个众生将成为“无因”的众生,这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众生从总体而言是无始无终,流转不息,从众生的个体而言是“无始有终”,若个体的众生无有终,众生成佛的理论便无法成立。

  • 第15题:

    佛陀在成佛之后,还感受了哪些果报?这是往昔什么业力所致?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正确答案: 佛陀成佛后感受的果报:
    1)随喜杀生感受头痛: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大举进攻释迦族所居住的迦毗罗卫国。最终八万释迦族人被残暴杀戮。同时,佛陀因当年讥笑被杀之鱼在沙滩受苦,头也痛了起来,犹如头上顶着须弥山一样难受。
    2)孙陀利谤佛缘:佛陀前世杀过一个妓女,并把尸体埋在独觉的屋里,连累独觉差点被杀。以此因缘,如今成佛后仍感受被诽谤与孙陀利有孩子的果报。
    3)佛陀食马麦缘:佛陀还曾与五百阿罗汉,在九十天中食用马麦。原因是昔日毗婆叶如来出世时,一位婆罗门见到如来应供,生起强烈嫉妒心,骂这些光头沙门应该吃马麦,不应享用美食。
    4)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佛陀当年作常欢比丘时,困生嫉妒心,诽谤无胜比丘与女施主善幻私通,有如何不清净的关系。以此业缘所感,成佛后仍受他人诽谤。
    5)佛被木枪刺脚缘:佛陀的脚上刺入降香木刺,也是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业报。也有经典说,是曾刺杀了一个商主。
    6)佛骨节烦疼缘:有一次,佛陀的骨节非常疼痛,这是因为他前世当医生时,有个病人被治好后不给钱,他就故意给病人下了非药,最终致死人命所感。
    业力确实不可思议。佛陀因地时随喜别人杀生,在成佛后尚且要受头痛之报,那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自己真的要随学上师,反省自己小时候到2000年杀生不少,还有其它身语意的恶业难以数得清,如果再算历劫,业力更是深重!所以要对自己的杀、盗、淫、妄语、绮语、邪见、害心等等身口意的恶业,所有失坏的誓言在诸佛菩萨、莲师和上师前作深刻的忏悔!如果不赶紧忏悔的话,以后就来不及,一下子堕落三恶趣就后悔莫及了!

  • 第16题:

    真心生万法,则真心成佛教之上帝矣,道安师说此不对,究何说?


    正确答案:心生万法,及心为佛教上帝二句,被安师所呵斥者,不知指上指下,语义欠明,不敢率答。但就第二句论,居士似承认能生者,确为上帝,只此一见,便该吃法师百棒耳。

  • 第17题:

    有关应然之法和实然之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应然之法是理想中的法
    • B、实然之法是现实中的法
    • C、二者没有联系,是理论上的概念
    • D、二者联系密切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何法不属内风之法().

    • A、清热息风法
    • B、镇肝息风法
    • C、养血息风法
    • D、活血息风法
    • E、祛风解痉法

    正确答案:E

  • 第19题:

    单选题
    何法不属内风之法().
    A

    清热息风法

    B

    镇肝息风法

    C

    养血息风法

    D

    活血息风法

    E

    祛风解痉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既然诸佛依法成佛,那么第一位佛依什么法成佛?

    正确答案: 依法成佛,佛又说法,无法众生成不了佛,无佛众生也说不了法,佛从众生中出。
    佛生于法,因此,将般若法称作“佛母”。
    诸佛出世,第一大事是说法,因此,法生于佛。
    “佛法”虽然是佛说,但不是某一个佛的发明创造,而是三世一切如来之法。
    佛法从本质上说,是万法本具法性的揭露显现,因此在《金刚能断般若经》中说:“无论佛出世与否,万法的法性不变。”法性是终极真理,佛只是终极真理的发现者。
    在佛号中称第一佛者,有文殊、普贤、时轮等,贤劫第一佛是灭世佛。但这些“第一佛”并非最初第一佛。文殊被称为第一佛是从智慧第一的角度说的,普贤被称为第一佛是从愿行第一的角度说的,时轮被称为第一佛是从持金刚本初佛的角度说的,灭世佛被称为第一佛是从贤劫千佛的首佛说的,但并非“最初第一佛”。
    从逻辑上说,找不到第一佛,也就和找不到第一个人一样。佛生于法,法由佛说,若有第一佛,此第一佛之前有没有佛法呢?若无佛法,这“第一佛”无从生出,若有法,必有说法之佛,因此,这“第一佛”便不能成立。
    其次,佛与众生是相对的存在,众生无始无终,因此,佛也无始无终。若众生有始,第一个众生将成为“无因”的众生,这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众生从总体而言是无始无终,流转不息,从众生的个体而言是“无始有终”,若个体的众生无有终,众生成佛的理论便无法成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实然之法和应然之法是哪个学科的研究范畴?()
    A

    法社会学

    B

    法经济学

    C

    法哲学

    D

    法心理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地藏经云‘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发愿早成佛道,广度罪辈,令使无余’,地藏菩萨未出家时,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以上二愿皆佳但未审何愿为胜?

    正确答案: 二愿之期望,是皆为广度罪苦,令使安乐,期果既同,则无有高下。惟其二者之方法有异,此应论果不必论法,如一人用木瓢取水一斤,又一人用金瓢取水一斤,请问两者之水孰多孰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真心生万法,则真心成佛教之上帝矣,道安师说此不对,究何说?

    正确答案: 心生万法,及心为佛教上帝二句,被安师所呵斥者,不知指上指下,语义欠明,不敢率答。但就第二句论,居士似承认能生者,确为上帝,只此一见,便该吃法师百棒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