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怎样在礼佛时与动中禅结合?”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作者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有()。

    • A、黄筌——《写生珍禽图》
    • B、文同——《墨竹图》
    • C、黄筌——《墨竹图》
    • D、竹禅——《捧沙献佛图》
    • E、文同——《捧沙献佛图》

    正确答案:A,B,D

  • 第2题:

    楚原的电影古典雅致,充满着诗情和禅佛之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什么是真正的礼佛?


    正确答案: 真正的礼佛是体证到空、体证到涅槃、体证到无为而解脱自在。

  • 第4题:

    狂禅是怎样产生的?


    正确答案: 一些人认为“无相修行刹那间”,不立文字,从果地起修,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然而没有闻思基础,没有去体悟“无常、无我”的法印,结果落入我是、我能的意思食和识食里,于是越修我慢越大,形成狂禅。这种人喜欢与别人比境界,较量高低,狂妄自大。

  • 第5题:

    下述茶艺中,不属于宗教茶艺的是()。

    • A、禅茶茶艺
    • B、三清茶茶艺
    • C、武夷留春茶茶艺
    • D、五台山礼佛茶茶艺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请将下列禅茶茶艺中的四个程序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①“礼佛三拜”②“请佛出宫”③“纤尘不染”④“佛入地狱”

    • A、②①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佛教人信奉的礼节有()

    • A、合十礼
    • B、绕佛礼
    • C、顶礼
    • D、礼拜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问答题
    怎样在礼佛时与动中禅结合?

    正确答案: 礼佛的时候,清楚地觉察礼佛的整个动作过程。如正在合掌、正在弯腰、屈膝、俯身、跪下...。礼佛不要求快,也不要求数量。把注意力放在明显的动作上面,身心柔软,清醒明觉的礼佛,就是开发明觉。应用得当的话,半个小时的礼佛功夫不得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禅陀比丘代表了很多修行人与学佛者,他所反应出的心态是什么?

    正确答案: 虽然知道无常也很会宣说无常,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很怕无常。虽然知道无我,也很会宣说无我,但是内心深处却很怕无我。虽然知道空也很会谈空,但内心深处却很怕空。重要的是深层的自我在作祟,那个自我还是抓得很紧、很怕无我,很怕这个自我消失。虽然很多修行人很认真在修,但却没有回来如实面对自己,因此看起来好像很认真在修,却落入到世间法里面而不知道。他是要走出时间法的,然而他还在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之间挣扎。到这里已经是很微细了,不是在欲界与色界抓取而已,已经进入深层自我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了。
    阐陀比丘说:理论上我可以了解啊!我也知道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无常我都知道啊!虽然他体悟到无常法印,但无我方面从理论上说他也知道的,也可以接受啊!然而他觉察到、反观到自己内心里却是在抗拒,看到内心里面“自我”还是一直在抓、紧抓不放啊!内心里面还是在怕无常、抗拒无常啊!这是他有如是回来反观自己,才会这样讲。你不要以为说,我没有这些问题啊!证到初果的人,还没有办法去看到内心里面在抗拒无我,这是已证初果以上的人、继续又如实回来反观到内心在拉扯,他想跳进去,但是又害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的是佛教中(  )派别。
    A

    大乘

    B

    小乘

    C

    南禅

    D

    北禅


    正确答案: A,D
    解析:
    B项,小乘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教义重自我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A项,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C项,南派讲究顿悟,南派是得到五祖衣钵真传的六祖慧能所创D项,北派讲究渐悟,是唐朝时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禅师所创

  • 第11题:

    单选题
    佛教的最高礼节是()。
    A

    双手合十礼

    B

    绕佛礼

    C

    鞠躬礼

    D

    五体投地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怎样对待禅修中的妄念和昏沉?

    正确答案: 善待昏沉:用爱心和慈悲心对待昏沉,不要压抑和抗争。感觉昏沉和疲惫就休息一下,让身体得到恢复。
    善待妄念:用爱心和慈悲心对待妄念。妄念产生不要责备,保持明觉,看到妄念,妄念就自然消失。心如虚空,妄念如白云,虚空不碍白云飞,让妄念穿流而过。如果责备妄念就变成头上安头,没完没了。对妄念不谴责也不随顺,不期待白云飞过,也不阻挡乌云飘来,保持明觉,觉察妄念的生、灭、变、异。妄念是一个动态,也是一个动作。如果清醒明觉当下的妄念,把妄念当作所缘的点,不迎不拒,这个妄念就不再是你的敌人。善于处理妄念,让心静下来,随时可以进入初禅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


    正确答案:西周

  • 第14题:

    怎样对待禅修中的妄念和昏沉?


    正确答案: 善待昏沉:用爱心和慈悲心对待昏沉,不要压抑和抗争。感觉昏沉和疲惫就休息一下,让身体得到恢复。
    善待妄念:用爱心和慈悲心对待妄念。妄念产生不要责备,保持明觉,看到妄念,妄念就自然消失。心如虚空,妄念如白云,虚空不碍白云飞,让妄念穿流而过。如果责备妄念就变成头上安头,没完没了。对妄念不谴责也不随顺,不期待白云飞过,也不阻挡乌云飘来,保持明觉,觉察妄念的生、灭、变、异。妄念是一个动态,也是一个动作。如果清醒明觉当下的妄念,把妄念当作所缘的点,不迎不拒,这个妄念就不再是你的敌人。善于处理妄念,让心静下来,随时可以进入初禅境界。

  • 第15题:

    练习动中禅要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动中禅的目的不是只在看动作,而是通过观察动作,达到身心合一,保持一种觉知,进一步去看当下动作的生灭变化,即无常法印。

  • 第16题:

    什么是动中禅?什么是静中禅?


    正确答案: 动中禅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动作,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到。只要在动,就要觉察当下明显的动,以及动的整个过程。如吃饭、喝水、洗衣、走路,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觉察当下的每一个动作。
    静中禅是静坐时,采用出入息念。当心散乱时,用深呼吸或数息法,让心稳定下来。稳定之后,保持客观的觉察与放松。这是出入息念与四念处相配合的修法。

  • 第17题:

    听说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多结合佛家经典来论书,不知他是怎样书禅互参的?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国古代文人由于多通于禅,故而他们论书时时参以禅法,如宋代的黄庭坚和明代的董其昌,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因此,懂得一些书禅互参的道理,对于进一步了解古人论书精义将是大有裨益的。在姚孟起的《字学臆参》中,他说:“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成佛道因由。”《金刚经》是我国禅家南宗的重要典据之一,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因为经中用金刚来比喻意志和智慧,所以得了这个名称。经文主要说明般若(智慧)的实际在于不着事相(无相),也就是情无所寄(无住)。姚孟起在这段文字中,以《金刚经》教人心中不要胶结在外物的有形的相上,这样才能成佛来比喻书法的要妙。这里的要义是,作者认为学习书法要懂得古人书法的妙处,而以自己的性灵去通会它,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也就是佛所说的心中处处离开各种形相,如果做到这样,也就悟彻了书法的无上境界了。
    在《字学臆参》中,姚孟起还说到:“《金经》云:‘非法,非非法。’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对于《金刚经》所说的“非法,非非法”,谢灵运理解说:“非法则不有,非非法则不无。有、无并无,理之极也。”王日休说得更明白些,他说:“此法为众生而设,非有真实之法,故云‘非法’。然亦假此开悟众生,又不可全谓之‘非法’,故云非是‘非法’也。”禅理通于书理,同样,学书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度的“非法”,但这非法又不是说绝对没有法,法还是有的,所以又说“非非法”。如果用孔子的话来说,那就近似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里的关系非常微妙,是辩证的。

  • 第18题:

    我国的佛教和道教与茶结有深缘,僧人羽士们常以茶礼佛、以茶助道、以茶待客等所以形成了一种禅茶茶艺形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单选题
    莫高窟北区洞窟大部分都没有壁画和塑像,主要包括古代僧人用于修行的禅窟、用于()的僧房窟,还有用于埋葬僧人骨灰的瘗窟。
    A

    礼佛

    B

    绘画

    C

    存储物品

    D

    生活起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练习动中禅要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动中禅的目的不是只在看动作,而是通过观察动作,达到身心合一,保持一种觉知,进一步去看当下动作的生灭变化,即无常法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听说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多结合佛家经典来论书,不知他是怎样书禅互参的?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国古代文人由于多通于禅,故而他们论书时时参以禅法,如宋代的黄庭坚和明代的董其昌,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因此,懂得一些书禅互参的道理,对于进一步了解古人论书精义将是大有裨益的。在姚孟起的《字学臆参》中,他说:“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成佛道因由。”《金刚经》是我国禅家南宗的重要典据之一,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因为经中用金刚来比喻意志和智慧,所以得了这个名称。经文主要说明般若(智慧)的实际在于不着事相(无相),也就是情无所寄(无住)。姚孟起在这段文字中,以《金刚经》教人心中不要胶结在外物的有形的相上,这样才能成佛来比喻书法的要妙。这里的要义是,作者认为学习书法要懂得古人书法的妙处,而以自己的性灵去通会它,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也就是佛所说的心中处处离开各种形相,如果做到这样,也就悟彻了书法的无上境界了。
    在《字学臆参》中,姚孟起还说到:“《金经》云:‘非法,非非法。’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对于《金刚经》所说的“非法,非非法”,谢灵运理解说:“非法则不有,非非法则不无。有、无并无,理之极也。”王日休说得更明白些,他说:“此法为众生而设,非有真实之法,故云‘非法’。然亦假此开悟众生,又不可全谓之‘非法’,故云非是‘非法’也。”禅理通于书理,同样,学书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度的“非法”,但这非法又不是说绝对没有法,法还是有的,所以又说“非非法”。如果用孔子的话来说,那就近似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里的关系非常微妙,是辩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

    正确答案: 西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动中禅?什么是静中禅?

    正确答案: 动中禅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动作,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到。只要在动,就要觉察当下明显的动,以及动的整个过程。如吃饭、喝水、洗衣、走路,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觉察当下的每一个动作。
    静中禅是静坐时,采用出入息念。当心散乱时,用深呼吸或数息法,让心稳定下来。稳定之后,保持客观的觉察与放松。这是出入息念与四念处相配合的修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