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回向和发愿有什么差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三大灾劫?对此应该如何回向?


    正确答案: 三大灾劫分别是疾疫劫、刀兵劫、饥馑劫。
    疾疫劫:乃至世间所有众生的疾病,还没有疗愈之前,我愿意化作药物、变成医生,并且作病人的看护者!
    刀兵劫:愿诸资生物品自然地化现于诸有情前,人类生活无任何忧虑,以此而嗔心熄灭,停止任何刀兵之难!
    饥馑劫:期盼从天上像下雨般普降饮食,解除饥渴的灾难,在那灾荒劫中,愿自己化成众生充饥之食物!

  • 第2题:

    回向发愿文是否以自作为宜,因自作是纯发自自心的,也就等于立誓一般,好像是个人的一篇自传,是不能说谎的。


    正确答案:初机人佛理尚未清楚,恐发愿不正,似依古德所定者佳,后来知正见正,亦可自作愿文。

  • 第3题:

    回向文里有‘巧把尘劳当佛事’是什么意思?如何实行?


    正确答案:尘劳乃烦恼之异名,烦恼能蒙垢真性,故曰尘,又能搅乱身心,故曰劳。世间诸事,多属烦恼,当取善巧方便之法,将一切烦恼,作为自觉觉他之助缘,所谓烦恼即是菩提。应如是知,应如是行。

  • 第4题:

    诸佛菩萨已经断尽了饥饿感,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供养神馐?不供养只发愿行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诸佛菩萨早已经断除了饥饿或难受的感觉,但自己若以吝啬心而没有作这样象征性的表示,你的发愿也不一定成功。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连十盏灯和十个神馐也没有,却经常祈祷圣尊菩萨帮助自己、利益自己,这样的请求不一定能够实现。”

  • 第5题:

    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

  • 第6题:

    问答题
    怎样发愿和还愿?

    正确答案: 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得以兑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柱香,然后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流通善书、捐资修庙等。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必须兑现.最好是心愿实现后即可还愿,千万莫要欺心欺神。许愿而不还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发愿?

    正确答案: 于三宝前,陈述己愿,立志修行,虔请加被,令得圆满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回向和发愿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无垢光尊者说:对以前已做过的善根,以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持,称为回向;对没有做过的善根,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立誓要做,这就是发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发愿供养和意幻供养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

    正确答案: 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修行须发大愿,要成佛度众生,即不怕艰难困苦,勇猛精进,遇任何挫折也不会退失初心。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没有大愿,不做度众生的事,福德从何而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红太阳”是偏正结构,“太阳”是中心语,“红”是修饰语,二者之间是修饰关系。“太阳红”是主谓结构,“太阳是主语,“红”是谓语,二者之间构成陈述关系。造成这种语法意义差别的原因是词序,二者的词序刚刚相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回向文里有‘巧把尘劳当佛事’是什么意思?如何实行?

    正确答案: 尘劳乃烦恼之异名,烦恼能蒙垢真性,故曰尘,又能搅乱身心,故曰劳。世间诸事,多属烦恼,当取善巧方便之法,将一切烦恼,作为自觉觉他之助缘,所谓烦恼即是菩提。应如是知,应如是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正确答案: 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心愿。

  • 第14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 第15题:

    所作善根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


    正确答案: 可以保持自己的功德善根不毁坏,乃至得菩提之前,这个善根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增长,《妙臂请问经》中说:“回向后的善根,永远也不会失毁,犹如大海与盐味无二无别,回向后的善根与如来的智慧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应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在回向的时候,一定要发愿: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安宁!

  • 第16题:

    回向时,应念什么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正确答案: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 第17题:

    学佛人不著能行所行,能忍所忍,一味心中无事,则念佛似不必回向,以有回向,则已著,不知然否?


    正确答案:众生根性,有利与钝,利者能以顿悟,钝者必须渐修。利根心有妄念,处处著相,经知识开示,能知自己之妄念与著相。钝根妄念著相,而不自知,是以长迷也。念佛法门,本有不回向之名,乃对利根言之,钝根者不足语此。今日多钝根,对于佛法在初信之时,不妨暂取著相,方有个入处。试思念佛拜佛,参禅、持戒、修福等,何一莫非著相,若尽废之,学者起修,无入手处矣。利根一闻千悟,或直超竿头,有此秉赋,许汝承当。

  • 第18题:

    问答题
    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正确答案: 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心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回向时,应念什么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正确答案: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回向发愿文是否以自作为宜,因自作是纯发自自心的,也就等于立誓一般,好像是个人的一篇自传,是不能说谎的。

    正确答案: 初机人佛理尚未清楚,恐发愿不正,似依古德所定者佳,后来知正见正,亦可自作愿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将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吗?什么样的回向才如法?

    正确答案: 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华严经》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可见,未来将造的善根也可以回向。这种善根虽然还未造作,但可以用意愿回向。打个比喻:如同在银行透支,虽然你的帐户上还没有这笔钱,但以你的信用,银行可以先支付出来;同样,我们以自己始终如一之坚定誓言,回施未来之善根,众生亦可得益。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享,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同时,不应回向获得人天有漏福报或声缘阿罗汉果位,而应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而回向,这才是最究竟、最如法的回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三大灾劫?对此应该如何回向?

    正确答案: 三大灾劫分别是疾疫劫、刀兵劫、饥馑劫。
    疾疫劫:乃至世间所有众生的疾病,还没有疗愈之前,我愿意化作药物、变成医生,并且作病人的看护者!
    刀兵劫:愿诸资生物品自然地化现于诸有情前,人类生活无任何忧虑,以此而嗔心熄灭,停止任何刀兵之难!
    饥馑劫:期盼从天上像下雨般普降饮食,解除饥渴的灾难,在那灾荒劫中,愿自己化成众生充饥之食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