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

题目

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


相似考题
更多“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相关问题
  • 第1题:

    原始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四念处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大乘佛教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你的身如同身念处,现在当下是怎样的情况?你是如实去看,这样就好。那么你的受,你的心也是一样,如实来看你的感受如何?你的心有无贪瞋、喜乐,然而未必只是苦,尽量保持如实观。大乘佛法的四念处,它是一个预设的答案,然后从给出的答案去找符合它的条件,这不是说对与错的问题,只要你有一个预设的立场,就会失去客观的立场,这些大家可以慢慢去体会。

  • 第2题:

    佛是人依著佛法修成的,但是最先佛是从哪儿来的呢?


    正确答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迷为众,心觉为佛。有闻教义佛法而起觉者,此类名曰声闻;有见飞花落叶而悟道者,此类名曰独觉。君问最先,当指佛法以前,既有独觉之事,是悟道亦有不赖声教者矣。

  • 第3题:

    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佛的基础是深信因果。

  • 第4题:

    佛法在你心目中到底占有何等地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什么样的人会被魔有机可乘?什么样的人则不会?你属于哪一种?


    正确答案: 唯有佛法才能真正让自己感到快乐,虽然仍为生活和工作而忙,如果让自己因为这些或其他任何原因而舍佛法,从内心来说已经不可能了。世间的事业再圆满,也仅受用是这一生,而佛法却是令自他生生世世获得利益乃至解脱的无上法宝,这个道理还是无欺获知,怎么可能轻易退转呢?
    《般若经》中说:“有菩萨着魔,有菩萨无魔。”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有些会着魔,有些不会着魔。对此,无垢光尊者引用《宝积经》的教证解释道:有智慧、有精进的菩萨,因为通达了空性,安住于无我的境界中,魔众不会有机可乘;而无智慧、有精进的菩萨,由于没有证达空性,表面上看似精进,实则希求自我利益,对此魔众最欢喜的类型,根本不会制造违缘。观察自己,虽然说不上有怎样的空性境界,但经过闻思至少还是有一些相似的功德,而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也能以上师的教言,以正知正念观察三门,也倒并非为了现世的一些快乐而发心。

  • 第5题:

    闻升天是竖超,净土是横超,论理生天比较生净土难,何不人人皆修念佛法门以求生西呢?


    正确答案:升天只是由人善道进入天善道,不过在六道中,升而不堕而已,并不能谓之竖超!超者超出轮回之义。竖超者,谓修小乘者,由一果超二果,乃至第四果,则成阿罗汉;修大乘者,由十住超十行,乃至第十地,则成等觉而生证佛。此必须按等次渐进,经过亿万年月,方能办到。横超者,不必经过次第长年,当生即可往生西方,跳出轮回。人不修者,因其理深,不能了解,多不肯相信耳。

  • 第6题:

    为什么把佛法僧称为“宝”?


    正确答案: 弥勒在《宝性论》中说理由有六条:
    ①“稀有”。就是说佛、法、僧是世间非常稀有的特殊因缘所生之物,并非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人都能遇到的东西。
    ②“无垢”。佛是彻底破除覆盖在光明心上的两种无明恶习染者;法是无贪、无执、本质光明;僧是已出世,除去滞、碍、俗气的污染者。因此,佛、法、僧是最纯洁、最光明的事物。
    ③“具胜能”。佛与佛法具有无限的智慧和无比的胜能,能使众生超脱轮回之苦,获得常乐我净,是能胜世间最难胜的苦与魔者。
    ④“世间最美”。佛和菩萨、声闻、缘觉圣僧从真智慧中生,是光明智慧的传播者,佛法是驱逐黑暗的无比光明智慧,光明智慧是世间最美之物,因此,佛、法、僧是“世间庄严”。
    ⑤“最高尚”。佛和菩萨无私、无我,具有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无条件地、无分别地以大慈大悲心为众生的幸福快乐服务的最高尚的品德。佛法以这种高尚的情操培育众生,使一切众生变得高尚。因此,佛、法、僧是具备最高尚品质者。
    ⑥“始终如一”。这是永不变质的特性。世间的一切好景不长,唯有佛菩萨和佛法,能使人们增长智慧,破除烦恼,战胜自身和外部邪恶,消除一切灾难产生的根源,走上常乐我净的道路,所以,佛、法、僧是始终如一,永远不变,可以信赖,可以依靠,能拯救众生脱离苦难的大救星。
    根据以上的六条理由,称佛、法、僧为“三宝”。“宝”者,是稀世珍宝,难能可贵,有最真、最善、最美、无价之义。

  • 第7题:

    佛法“法相唯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法相唯识”是佛教唯识宗(法相宗)的基本观点。唯识宗创始人玄奘和弟子窥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现象都不过是“识”所变现出来的,不能离开识而独立存在。内容:
    (1)唯识宗所说的“识”也叫做“心”,它是意识的主体对事物加以了别(了解分别)的功能(能),而通常所说的客观事物(境)都是识的了别作用的对象(所)。唯识宗认为,只是由于作为了别功能的识的存在,作为了别主体的内心和作为了别对象的外境才得以成立,所谓主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依托于识的假象,只有识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叫做”万法唯识”。
    (2)法相宗认为,能缘与所缘都在意识作用的范围之内,通常所说的意识对外物的认识,只是意识自身的能动方面(见分)对意识中关于外物的表象(相分)施加作用,如果没有这个能动的方面,那么作为对象的相分也就不能成立。这样说来,无论是作为所缘的对象,还是作为能缘的主体,其实都是意识的一个方面,所以说一切只不过是识而已,这就叫”唯识”或“万法唯识”。
    (3)“唯识”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识而无外物,而是说只有识是真实的存在。法相宗并不否认所谓外物的存在,但他们认为识以外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唯”的意思就是对真实的事物、存在加以严格的限定,强调真实的存在只能在识的范围之内,从而否定人们把识以外的事物当作真实存在的认识。既然识以外的所谓客观世界并非真实的存在,所以法相宗所关心的只是识以及识所表象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外物都可以排除,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于心。
    意义:法相宗的法相唯识学说涉及到诸多认识论和心理学的问题,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认识论理论;他们关于“万法唯识”或“万法唯心”的命题也是佛教各派广泛认同的观念,而且后来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变化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但是法相宗的理论是一种典型的烦琐哲学,很难为一般的佛教信众所掌握,因此这一宗派流传不久便销声匿迹了。

  • 第8题:

    问答题
    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

    正确答案: 净土二字,泛言佛土之净者也,各经所言净土,性质各异,强归纳之,则有十数之多。所言西方者,东方者,维摩经者,弥陀经者,尚有其他,义俱不同。所现其因不一,相用亦皆有异,既因相用各别,则无所谓冲突矣。如求详明其义,三藏浩浩,学校修业之时,不易校雠。可先拣袁中郎之西方合论,浏览一遍,虽不能彻底照了,亦足能管窥一斑,庶不疑东疑西,茫无头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怎么理解“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句话?

    正确答案: 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印顺长老的一句话。因为佛法讲的就是无常,要以无常的法印来看待佛教与佛法的流传与演变。当你能够站在这样的立场,当你有一天体悟到原始佛法、法味的珍贵,这时也能够以无限的胸襟,来包容一切的宗派、宗教。大家能够以佛法来研究佛法,了悟整个世间的常态,就是无常与变异、演变。那么佛法当一讲出来就落入文字相,就没办法不受世间的影响,因此经典有经典的好处,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病,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世间就是这样无常变异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佛的基础是深信因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佛法在你心目中到底占有何等地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什么样的人会被魔有机可乘?什么样的人则不会?你属于哪一种?

    正确答案: 唯有佛法才能真正让自己感到快乐,虽然仍为生活和工作而忙,如果让自己因为这些或其他任何原因而舍佛法,从内心来说已经不可能了。世间的事业再圆满,也仅受用是这一生,而佛法却是令自他生生世世获得利益乃至解脱的无上法宝,这个道理还是无欺获知,怎么可能轻易退转呢?
    《般若经》中说:“有菩萨着魔,有菩萨无魔。”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有些会着魔,有些不会着魔。对此,无垢光尊者引用《宝积经》的教证解释道:有智慧、有精进的菩萨,因为通达了空性,安住于无我的境界中,魔众不会有机可乘;而无智慧、有精进的菩萨,由于没有证达空性,表面上看似精进,实则希求自我利益,对此魔众最欢喜的类型,根本不会制造违缘。观察自己,虽然说不上有怎样的空性境界,但经过闻思至少还是有一些相似的功德,而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也能以上师的教言,以正知正念观察三门,也倒并非为了现世的一些快乐而发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闻升天是竖超,净土是横超,论理生天比较生净土难,何不人人皆修念佛法门以求生西呢?

    正确答案: 升天只是由人善道进入天善道,不过在六道中,升而不堕而已,并不能谓之竖超!超者超出轮回之义。竖超者,谓修小乘者,由一果超二果,乃至第四果,则成阿罗汉;修大乘者,由十住超十行,乃至第十地,则成等觉而生证佛。此必须按等次渐进,经过亿万年月,方能办到。横超者,不必经过次第长年,当生即可往生西方,跳出轮回。人不修者,因其理深,不能了解,多不肯相信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怎么理解“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句话?


    正确答案: 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印顺长老的一句话。因为佛法讲的就是无常,要以无常的法印来看待佛教与佛法的流传与演变。当你能够站在这样的立场,当你有一天体悟到原始佛法、法味的珍贵,这时也能够以无限的胸襟,来包容一切的宗派、宗教。大家能够以佛法来研究佛法,了悟整个世间的常态,就是无常与变异、演变。那么佛法当一讲出来就落入文字相,就没办法不受世间的影响,因此经典有经典的好处,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病,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世间就是这样无常变异啊!

  • 第14题:

    为什么说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


    正确答案: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省庵大师说:“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没有菩提心,一切修学都不是佛法的范围了。弘扬了菩提心,就是真正弘扬了如来教法;一切佛法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八万四千法门,离开了菩提心,不再称其为佛法,也不能获得成就。

  • 第15题:

    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法开始在中国内地流传开来的皇帝是汉高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一样。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

  • 第17题:

    有些佛教徒经常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我们应该学大乘佛法。”“密宗是鬼神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净土宗才适合末法众生的根基。”这些说法有什么过失?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有谤法的过失,以此过失将无法往生极乐世界。
    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是应机施教,直接或间接让众生解脱之因,没有胜劣之别。《摄诸法经》中说:“若对如来所说之法,有些作善妙想,有些作恶劣想,即为舍弃正法。”所以,在修学佛法和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取一舍一,若以这种方式宣传,无疑染上了谤法罪,即生中不要说成就无望,反而有堕落的危险。

  • 第18题:

    学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有何差别?


    正确答案: 学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是不相同的。相信佛法,叫信佛法;字面上知道一点理论,这叫学佛法;不但是相信、知道,而且实际行动中真的去做,这叫修佛法。
    学佛属于听闻阶段,由从善知识那里听闻到了佛法,由如理思维而正信佛法,从而改变自己过去的错误观念以佛法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是修佛法。

  • 第19题:

    问答题
    入显宗的佛法和入密宗的佛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一样。入显宗你自己也可以,比如你想皈依,在三宝所依面前就可以,想受菩萨戒,在一个佛像面前受也可以,但密宗一定要依靠上师而趋入,因为入密宗的坛城,必须要有上师的灌顶,没有灌顶是不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所谓“自创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正确答案: 佛法是指佛陀所传之法。佛法分显密两个部分,显法佛经称“三藏”,即经、论、律三藏,密法佛经称“四续”,即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续经。三藏、四续都是佛陀所说,或大菩萨所说,而佛陀亲自认可之法,是佛祖示寂后,由菩萨、阿罗汉等大弟子经过数次结集,整理成文字资料流传下来,后来又翻译成各种文字的。
    凡是显宗佛法都有三藏经典和龙树、弥勒、无著、世亲等佛陀亲自授记解经的大菩萨所作的经论的经典根据。
    凡是佛弟子所作的论释,都是佛经的解说,没有一样是自己新创的。
    凡是密法都有密续部佛经的根据。
    “佛法”只有立教的教主佛陀才有资格说,因为佛法是断二障、证四身、获遍知的无漏大法,只有亲断二障,亲证无上果位成就的佛陀才有现量经验和说法的“四无碍”、“四无畏”智慧。
    别说被无明覆盖的凡人,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创造佛法的资格。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所谓“自创”、“自悟”之法,都是魔人心窍,弄虚作假,乱法害人者的所为,一律不可信奉。若三宝正信弟子,信奉宣扬此类“人造佛法”,虚假佛法,就会违犯三皈戒律而毁坏善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学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有何差别?

    正确答案: 学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是不相同的。相信佛法,叫信佛法;字面上知道一点理论,这叫学佛法;不但是相信、知道,而且实际行动中真的去做,这叫修佛法。
    学佛属于听闻阶段,由从善知识那里听闻到了佛法,由如理思维而正信佛法,从而改变自己过去的错误观念以佛法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是修佛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佛是人依著佛法修成的,但是最先佛是从哪儿来的呢?

    正确答案: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迷为众,心觉为佛。有闻教义佛法而起觉者,此类名曰声闻;有见飞花落叶而悟道者,此类名曰独觉。君问最先,当指佛法以前,既有独觉之事,是悟道亦有不赖声教者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些佛教徒经常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我们应该学大乘佛法。”“密宗是鬼神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净土宗才适合末法众生的根基。”这些说法有什么过失?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有谤法的过失,以此过失将无法往生极乐世界。
    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是应机施教,直接或间接让众生解脱之因,没有胜劣之别。《摄诸法经》中说:“若对如来所说之法,有些作善妙想,有些作恶劣想,即为舍弃正法。”所以,在修学佛法和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取一舍一,若以这种方式宣传,无疑染上了谤法罪,即生中不要说成就无望,反而有堕落的危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