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
第1题: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理想的现实就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
第2题: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第3题: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第4题:
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第5题: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
第6题:
下列对理想理解正确的是()
第7题:
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
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
第8题:
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第9题:
阶级性
时代性
超前性
科学性
第10题:
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第11题: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就是有“利”就想,有“理”就想
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和向往
理想是人们的一种没有办法实现的精神追求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第12题:
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实践
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第13题:
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第14题:
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第15题:
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说明理想具有()
第16题:
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
第17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第18题:
对
错
第19题:
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
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
第20题:
实现必然性
历史超前性
现实可能性
实现的偶然性
第21题:
实实在在的实践
随心所欲的想象
坐而论道的空谈
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理想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
理想是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