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第1题:
以下哪一次地震是我国抗震救灾史上第一次有许多志愿者自觉从四面八方赶往灾区参与救援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地震?()
第2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在()事件中发挥了网络健全、覆盖面广、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
第3题:
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救援,来认识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第4题:
2008年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称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三个历史之最是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用时最少。
第5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全面和进一步部署全国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号召,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全党和全国军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第6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坚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④坚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
第7题:
探究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温总理直达灾区最前沿,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请你用矛盾观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认识。 【情景二】此次地震发生后,人们再次想起了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第8题:
以下能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的是()。
第9题: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成功预报七级以上大地震是()
第10题:
第11题:
王永文
刘安书
武文斌
张建勇
第12题: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第13题: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因过度疲劳而英勇牺牲,被誉为“抗震救灾英雄战士”的是()。
第14题:
在地震发生后被困,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呼叫或发出敲击声。
第15题: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第16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官兵跑步奔向灾区。在跑步中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下丘脑 ③小脑 ④脑干 ⑤脊髓
第17题:
四川省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对灾区余震进行实时监测,对灾区地震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从而为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这说明()
第18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提高国际影响力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③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第19题: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并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组,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
第20题:
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震救灾,表现出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使抗震救灾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这说明()
第21题:
1976年唐山地震
1975年海城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
第22题:
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意识对人们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
第23题:
抗击“非典”
抗击雨雪冰冻灾害
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
抗洪抢险
第24题:
雅安地震
汶川地震
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