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才成立犯罪既遂的有()。
第1题:
下列对犯罪中止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入室盗窃时听见楼道传来脚步声,便逃跑离开盗窃现场,甲跑出不远又想返回继续盗窃,但又怕被抓住,经反复思想斗争,决定放弃犯罪。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
B.行为人产生犯意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其良心发现便放弃了犯罪的念头,该行为人成立犯罪中止
C.犯罪中止的特征是“能达目的而不欲”,能否达到目的应以行为人的认识为标准进行判断。只要行为人认为可能既遂而不愿意达到既遂,即使客观上不可能既遂,也应当成立中止
D.在结果犯场合,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不能发生任何犯罪结果,一旦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则是不能有效防止结果的发生,应成立犯罪未遂
第2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但并未有效防止,犯罪结果最终仍然发生,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犯罪既遂有4种不同的类型:结果犯、()、危险犯、()。
第7题: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
第8题:
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
第9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但并未有效防止,犯罪结果最终仍然发生,是()。
第10题:
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第11题:
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
犯罪行为是否多次完成
第12题:
盗窃罪
偷税罪
传授犯罪方法罪
抢夺罪
第13题:
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
A.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B.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C.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D.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第14题:
A、完成法定的犯罪行为
B、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C、造成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
D、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第18题:
犯罪既遂是指()。
第19题:
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
第20题:
不需要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即成立犯罪既遂的是()。
第21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
第22题:
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是判断结果犯是否既遂的标准
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是判断危险犯是否既遂的标准
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是判断行为犯是否既遂的标准
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
第23题:
犯罪预备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