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题:
问答题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正确答案:
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认识:
(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由经济改革入手,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从以计划为主到以市场为主,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上国际联系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强,有力地改变了中国既有的社会结构。这场社会大变革的主要特征是:
①社会环境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到现代化全面启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状态,传统型的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和封闭半封闭社会,以不断加快的步伐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城市社会和开放社会过渡。这一社会转型必然产生相关的政治效应。
②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完成从以政治运动为重点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而且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作为驱动社会变革的中轴,无疑也会对政治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③经济的快速起飞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促成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推陈出新,同时,高新技术手段也正在全面进入社会调控过程。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取向和特征,呼唤着新型的政治管理、政治决策和政治运行体制。
④在现代化的总体氛围下,特别是伴随着都市化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与现代传播媒介的频繁接触,民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习惯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政治运行的文化条件。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建设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是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项复杂的和长期的任务。在当今条件下,至为关键的一点是将政治体制改革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民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管理经济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其主要内容是: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
②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
⑤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政府根据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要求使用权力。
(3)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权力过分集中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不仅向政治体系提出了民主化的要求,而且提出了高效化的要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变化特别迅速,问题特别复杂,如果政治体制因权力过分集中而显得简单、僵硬、缺乏活力,它就会在复杂多变的要求面前束手无策,调度失灵,乃至于产生严重紊乱。因此,为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层次清晰、职责分明、彼此协调、自如运转的合理结构,以便实现政治管理与政治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其主要发展途径是:
①党政职能分开,转变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其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
②稳步而有序地下放权力,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③精简机构,建立方位适当的行政职能体制和高品质的行政指挥系统;
④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4)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①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中国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总体利益的一致性。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又是在一个相当落后的基点上来启动和推进现代化的。特殊而又复杂的国情使中国在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
②以市场经济为中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展开,既需要改造或打破僵化的旧体制,使全社会激发出充沛的活力;同时也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建构新秩序,以便使激发出来的活力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一个社会是不可能在无序状态中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由于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新秩序不会自发产生,因此必须借助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它加以自觉地培育。从这个意义来说,国家利用自己的合法性权威,通过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宏观上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进行正确而有力的调控、规范和牵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其本身也构成了政治发展的一个现实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