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适应了全国各族人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和要求;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对于促进思想解放、放眼世界具有启示意义;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对发展实业、实现近代化有深远影响。
更多“简述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孙中山的农业发展思想。


    参考答案:

    孙中山早年的农业发展思想,也属于上述类型。但在他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很快就觉察到土地制度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不改变中国的土地所有制,不仅农业难以发展,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他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纲领,把解决土地制度问题同农业发展的问题以及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互相联系起来。


  • 第2题: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是: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第3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以()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正确答案:1894

  • 第4题: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源,一方面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可资借鉴的部分,另一方面深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已形成了一个国家经济近代化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民权主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以()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 A、1894
    • B、1895
    • C、1905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以()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A

    1894

    B

    1895

    C

    190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以()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正确答案: 189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已形成了一个国家经济近代化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民权主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是: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同孙中山由一个深受改良主义影响的革命者而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的历程是一致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已形成了一个国家经济近代化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以他极力倡导的民生主义为理论基点,以他精心构制的()为宏伟蓝图。


    正确答案:《实业计划》

  • 第14题:

    简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决策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1)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作为决策的前提。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做出既科学又符合实际的决策。
    (3)注意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跟踪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决策。

  • 第15题: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同孙中山由一个深受改良主义影响的革命者而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的历程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可以以189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简述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1.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 第18题:

    简述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正确答案: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提出了丰富的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监察权独立思想。监察权独立是孙中山监督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他长期一贯坚持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必须独立于立法机关,由独立的监察机关行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外国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弊端。2)党政分察思想。党政分察是指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且有联系的监察机构,对党政两个系统分别行使监察权。该思想是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在其监督思想中的集中体现,对于民国政府的监察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3)弹惩合一思想。弹惩合一是指监察机构将弹劾和惩戒连为一体,具有弹劾与惩戒的双重职能。弹惩合一思想是孙中山监察权独立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防止行政权干涉监察、影响监察效能的有效制度设计,也是其思想最具有特色的的地方。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适应了全国各族人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和要求;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对于促进思想解放、放眼世界具有启示意义;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对发展实业、实现近代化有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的纲领和民生主义的原则。孙中山认为要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就必须使土地公有,为什么要平均地权呢?孙中山认为:在民主革命成功后,中国的实业将得到发展,城市的地价将急剧上涨,如上海的地价在中外通商后,已上涨了万倍,而革命后50年间,中国将出现数十个上海。这种地价上涨,使地主不劳而获,坐享其利。不仅如此,孙中山还指出,土地“倘不收为社会公有,而归地主私有,则将来大地主必为大资本家,三十年后又将酿成欧洲革命流血之惨剧。故今日之主张社会主义,实为子孙造福计也”。可见,孙中山先生主观上认为,实行土地公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平均,是消除剥削的社会主义办法,是有益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对“平均地权”的作用与意义,孙中山先生是估计很高的。他认为,“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并认为“平均地权后,社会主义即易行”。
    怎样平均地权呢?1906年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规定,“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在这里指出了平均地权的基本做法与方向。
    1912年4月,在《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中,孙中山进一步阐述了怎样平均地权的思想,他说:“求平均之法...最善者,莫如完地价税一法。”(地价是由土地所有者自报,国家照其自报的地价征税。)同时,他也认识到,仅靠收地价税,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还要有相应的其他措施。“然只此一条件,不过使富人多纳数元租税而已,必须有第二条件———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孙中山认为这两种方法互相表里,就可以使地价不定自定,这样,对国家来说,不论是收地价税还是买地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并且认为他这种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是既简单又容易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可以以189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孙中山的农业发展思想。

    正确答案: 孙中山早年的农业发展思想,也属于上述类型。但在他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很快就觉察到土地制度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不改变中国的土地所有制,不仅农业难以发展,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他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纲领,把解决土地制度问题同农业发展的问题以及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互相联系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决策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1)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作为决策的前提。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做出既科学又符合实际的决策。
    (3)注意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跟踪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决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