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认为少数道德英雄或圣人的道德行为能够成为正义感的基础。
第1题:
罗尔斯认为,()是正义制度的稳定性的根本保障。
第2题:
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规定,选择正义原则的“代表人”的特殊的道德能力包括:()
第3题:
罗尔斯认为正义感不同于国家的权威机构,正义感可以使社会具有内在稳定性。
第4题:
人们对英雄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第5题:
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也就成了()
第6题:
作为道德品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成为决定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的是()
第7题: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实践基础,一两次的道德行为就能形成某种品质。
第8题:
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第9题:
正义原则
民主制度
正义感
法治观念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法律的内在道德
社会契约论
最低限度的自然法内容
民族精神论
第12题:
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
第13题:
罗尔斯认为,为了选择公正导向的行政伦理原则,必须赋予选择正义原则的“代表者”以特殊的道德能力,即()。
第14题:
罗尔斯认为,道德意义上的善行是在不受自然义务或社会职责约束情况下,去做促进他人利益的行为。
第15题:
罗尔斯对道德人的界定依据是:(1)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善观念。(2)有能力获得最高限度的正义感。
第16题:
()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第17题: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是()。
第18题:
()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第19题: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幸福感
义务感
正义感
荣誉感
第23题:
讨价还价的能力
正义感的能力
善观念能力
特殊的选择能力